科普知识

哪些人易患肝癌?如何预防?

admin

我国是肝癌的患病大国。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有11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尽管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很快,提高了肝癌的临床诊断率,增加了治疗手段,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广大肝癌患者及家属对肝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中,治疗不够积极,导致延误治疗,使生存期缩短、生存质量低下。对此,记者专访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主任王毅军教授与袁强共同介绍肝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肝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措施,肝癌患者术后如何防止再发和复发等前沿话题。

一、 哪些人最易患肝癌?

40岁以上、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者,有5到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尤其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是罹患肝癌的两大高危人群。

二、 如何有效预防肝癌?

没有得乙肝的人,要注射疫苗;如果得了乙肝,要及早治疗。有乙肝病史或有癌症家族史、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患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以及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均属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定期的随访观察,建议至少每半年全面检查一下肝病的生化和影像学指标,包括做B超、查甲胎蛋白(AFP)。一旦发现可疑病变,就要做CT等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三、 如何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对于肝癌的治疗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在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除了手术仍然是第一治疗手段外,射频消融、灌注、亚氦刀、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栓塞(TACE)、免疫及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手段已日渐成熟,与手术结合,构成多手段,多层次的综合治疗模式。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取舍,组合,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 怎样早期诊断肝癌?

早期诊断是原发性肝癌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一旦肝癌出现了典型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往往已非早期。所以,凡是中年以上,特别是有肝病史病人,发现有肝癌早期非特异的临床表现,如上腹不适、腹痛,乏力,食欲不振和进行性肝肿大者应考虑肝癌的可能,要作详细的与肝癌临床有关的定性,定位等检查和观察。

(一)甲胎蛋白测定: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原,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专一性。对无肝癌其它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2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二)血液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三)超声检查:应用B型超声波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较好有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四)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应用198金,99m锝,131碘玫瑰红,113m铟等玫瑰红,113m铟等进行肝扫描,常可见肝脏肿大,失去正常的形态,占位病变处常为放射性稀疏或放射性缺损区,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85~90%,但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肿瘤,不易在扫描图上表现出来。传统的放射扫描仪由于分辩率低,扫描速度慢,且只是静态显象,故渐被γ-闪烁照相机所代替。近年发展起来的动态显象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等新技术,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达90-95%。

(五)CT检查:分辩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0厘米左右的早期肝癌,应用增强扫描有助确诊。对于肝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六)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丰富的癌肿,有时可显示直径为0.5~1厘米的占位病变,其诊断正确率高达90%。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布,特别是对小肝癌的定位诊断是目前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七) X线检查:腹部透视或平片可见肝脏阴影扩大。肝右叶的癌肿常可见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受限或呈局限性隆起,位于肝左叶或巨大的肝癌,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和横结肠被推压现象。

(八)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有导致出血,肿瘤破裂和针道转移等危险,对经过各种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但又高度怀疑或已定性诊断为肝癌的病人,必要时应做剖腹探查。

五、 肝癌定期检查的周期有多长?

患有慢性迁延性肝炎或肝硬化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指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肝癌的高危人群,每三个月至少要做一次对肝脏的健康检查。

六、 需要检查哪些内容?

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包括肝功能的检查、甲胎蛋白检测、B超或CT的检查,这是有效的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是很好的。

肝癌术后第一年是高风险期,非常关键。术后出院1个月要做B超和肿瘤标志物检测;3个月、6个月、9个月时,都要做B超、肿瘤标志物、肝功能的检测;一年时,除上述检测外,还要做1次增强CT。

七、 甲胎蛋白检查有何意义?

甲胎蛋白,简称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开始上升,至胎龄16~ 20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娩出后l~5周完全消失。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常明显升高,超过200微克/升(放射免疫定量法),甚至达1000微克/升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AFP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而且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考核标准,并可判断预后。此外,还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普查方法,通过普查,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甚至获得治愈。但并非所有肝癌患者AFP都升高,约30%肝癌患者AFP正常。

八、 超声检查可行吗?

肝脏B超对诊断肝癌具有重要意义,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约1/3的肝癌患者不能靠甲胎蛋白获早期诊断。B型超声检查作为无创、简便、价廉、可重复的影响学检查,被广泛地应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检查以及肝癌术后常规复查。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运用先进的仪器,可发现3~5mm大小的癌灶。超声诊断能够对存在的病灶进行准确定位,是对甲胎蛋白检测结果的补充和完善。近年超声造影的出现,使得超声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意义更大。

何时才选择CT检查?

CT是将X线和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技术,它可分辨出实体组织不同密度之间的差别,同时由于其三维显示组织结构,可对脏器进行0.5~1cm厚度的不同层面的扫描,能了解脏器的全貌。如果B超检查怀疑肝癌或术后肝癌复发,应进一步做CT检查,如果B超、CT检查都考虑是原发性肝癌,加之有慢性肝病史,无论AFP是否升高,肝癌的临床诊断可以成立。CT在肝癌的诊断价值有:①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其与重要血管的关系,以1cm为限;②提示病变性质;③有助于放疗的定位;④有助于了解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癌灶。

在各种影像检查中,CT最能反映肝脏病理形态表现,如病灶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及有无病灶内出血坏死等。从病灶边缘情况可了解其浸润性,从门脉血管的癌栓和受侵犯情况可了解其侵犯性。CT被认为是补充超声显像估计病变范围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完成精准肝切除手术。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超声波 首选 超声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