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何谓未病?亚健康属于未病?

admin

什么是“未病”?

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概括理解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层含义,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cuó)后防复。

“未病”的第一层次含义是指“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

“未病”第二层次的含义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如间断的不适感、疲倦、头疼等。但尚未有任何临床实验室指标,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程度。长期以来,人们对处于这个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未病”的第三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即未从单一病变器官传至多脏器病变,。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中医学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肝可传脾,当先实脾”以防之。“未病”的最后一层含义还可以理解为“病愈”后的健康维护,防止疾病的再度复发。强调人们逐步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亚健康是“未病”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是指一些身心上的不适应感;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一时难以明确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失眠、忧郁、头痛等;因衰老,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不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

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不良个性的人往往有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方式。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对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如敏感、内向、多疑的人出现亚健康的频率较高;常出现易怒、易激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人,亚健康状况也比较常见。生理亚健康是指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衰退,或综合体能下降,精神不振,体力“透支”,表现为: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等),循环系统(心悸、胸闷、胸部隐痛、临界高血压、高血脂等),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胃部隐痛、腹部膨胀、消化不良、便秘等),呼吸系统(憋气、气短、喉部干涩或有堵塞感),感官系统(耳鸣、听力减退、眼干涩、酸胀),内分泌、代谢系统(体重超标、肥胖或偏瘦、无汗或自汗、临界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糖或低血糖),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或易患其他疾病),运动系统(动作迟缓、肌肉酸痛、关节运动欠灵活)。社会压力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当这种压力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时,压力就会成为破坏力,破坏健康,破坏人类的发展,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等。不良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的形成。此外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亚健康的因素之一。如生活不规律、熬夜、吸烟、饮酒、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是“未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医学倡导“上工治未病”,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情志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主张“未病先防”和“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等医疗卫生保健思想。这些理论恰恰与人类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适应。因此,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防治包括两层含义:从健康到亚健康的预防和从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此即所谓“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其防治总原则: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劳逸适度等养生之术是平素自我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调整阴阳失衡状态,是治疗亚健康总的指导原则;益气养心、疏肝解郁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治疗大法。同时中医治未病还提出了养精调神、合理饮食、强身健体、适度用药的干预亚健康四部曲。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便秘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