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维护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长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代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存质量的欲求日益增长,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消弱与颠倒。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的60%-70%;据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而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现代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快节奏、不良生活习惯,使现代病种发生了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营养过剩的代谢紊乱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这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而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中医“治未病”的种种措施来预防、缓解并提高生活质量。
2降低医疗费用
新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健康出现问题对经济的增长有反作用。健康问题不解决,经济就会出现负增长。以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主导的医疗模式的转变,可谓是不容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治未病”的防治原则,要求医者在准(辨证准)、精(用药精)、廉(价格低廉)、便(使用方便)上做文章。所以,将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加以发扬,在人们未病之前采取应对措施而不是病后用药,将会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利益,也将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 “九五”期间,卫生部一项社区预防与治疗投资效益比的研究表明:一块钱的预防,可以节省医疗费八块五毛钱。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展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期医疗费用的1/10。可见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利用“治未病”的思想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与现代医学相得益彰
《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进行预防,否则的话,就像口渴了才开始挖井,该打仗了才开始铸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这里面蕴含着预防的思想,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即未病先防)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或复发(即既病防变)方面。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治未病”的主导思想和养生保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健康需求的转变。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化学药品的毒副反应、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多,以及新发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不断出现,中医更凸显优势。
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摄生方法,形式多样,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切实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健
上一篇 进入处暑 当心疾病来袭
下一篇 秋游必须留心的健康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