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日常常洗手 病菌随水走

admin

关注手卫生――将疾病控制在手掌中

“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来,洗洗我的一双手。洗手心、洗手背,再搓一搓手指头,两手一起冲冲水,肥皂泡泡不见了。洗完手,先别走,对着水池甩甩手,摘下毛巾擦干净,一点儿没湿衣袖口。”这是幼儿园小朋友广泛传唱的一首儿歌。洗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大多数要依赖外界环境某些媒介的携带和传递,才有可能侵入人体的某一部位而“定居”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双手与各种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多,故手被视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传播媒介。如在一个家庭或宿舍中,一个患感冒的人,可以通过他的鼻和手把感冒病原传播给他碰过的物体,而这些感冒病原可以在这些物体上存活,如果别人不小心又碰到这些物体,再用手擦鼻子或揉眼睛,这样他也可能被感染。一项研究显示:人在1小时内至少会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面部皮肤感染、感冒、肠道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过手―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饭前使后、接触传染病人或抚摸过宠物后,洗手是必须的一道“工序”。

据统计,人体皮肤平均每平方厘米约有一万个微生物,尤其以皮肤褶皱处及指尖上为多。手部皮肤上的细菌,除寄生于皮肤表面外,还存在于皮肤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内,根据细菌寄生深度不同,通常皮肤上的细菌分为两类:一类为暂居菌,另一类为常驻菌。

暂居菌位于皮肤表面,是皮肤与其他物品接触时滞留在皮肤上的,这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变化不定,与每个人接触物品的次数、污染的程度和对手的清洁习惯密切相关。在暂居菌中有一部分是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在皮肤上的存活时间一般不足24小时,用肥皂洗手时可将其清除。

常驻菌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类细菌多为非致病菌,在皮肤上能长期生存和繁殖,由于其常在皮肤深层,一般用肥皂搓洗不易去除。暂居菌和常驻菌能相互转化,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手部皮肤的清洁,暂居菌就会进入毛囊、汗腺、皮脂腺内,变成常驻性细菌。一般来说,经常注意手部皮肤清洁的人,手部皮肤上细菌数量要比不注意者少。洗手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效减少或消灭细菌。

对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通常采用机械清洁法和化学消毒法。

机械清洁法是指流水、肥皂洗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一般可将皮肤角化上皮60%~90%的微生物清除,若结合刷洗,微生物清除率可达90%~98%。虽然此法不能将手上全部暂居菌除去,但却能将细菌数量减少到感染所需量之下。为了保证效果,必须注意:①洗手时间至少1分钟,洗手时不要遗漏指尖、拇指、指缝等常不易洗到的部位;②用流水冲洗,不用公用脸盆浸泡;③最好使用脚踏式开关的水龙头,勿用纱布或其他材料接驳在龙头上,以免其成为细菌的“储备地点”;④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有报道表明:洗手后用公共毛巾擦手,手上的细菌数可比原来增加10倍以上。

消毒洗手是指在一般性洗手的基础上,对残留于皮肤上的微生物进一步清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接触传染病患者及其物品以后。用75%的酒精擦手1分钟,是最简单快速的消毒方法。此外,还可使用0.2%过氧乙酸水溶液0.1%新洁尔灭、3%碘伏等消毒液,一般用2―3毫升.擦洗后任其自干,使皮肤湿润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更为有效。

洗手防病,是不是越勤越好呢?这里必须提到另一种“讲卫生”的人,他们总是特别怕脏,反复洗手,终日惶惶不安,生怕手上沾染细菌,人们称之为“洁癖”。其实,这不是讲卫生,而是强迫症的表现,即强迫性地重复一些不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等,属于心理障碍的一种,应尽早去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