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糖尿病正威胁着儿童和青少年

admin

近20年间,糖尿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世界各国,特别是贫穷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18个“世界糖尿病日”,亦是第2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关注的主题和去年一样,仍为“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其目的是加强对日渐激增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的关注。

儿童2型糖尿病多起来了

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既往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在全球每年增长约3%,估计每年有7万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糖尿病(即每天发生约有200个),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年发病率约为0.6/10万。而由遗传引起的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以及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等),由于近几年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也开始有所了解。

但是2型糖尿病还是目前需要高度重视的类型,这种过去被认为只在成人中发生的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且增长速度最快。例如,在美国12-19岁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1‰,占儿童糖尿病8%-45%。日本学龄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自1975年-1995年的二十年间与肥胖患病率平行增加,由1%-2%上升至8%。我国台湾1992年-1999年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6.5/10万和1.5/10万。在上海卢湾区11-19岁中小学生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48‰,而在北京6-18岁中小学生中则为0.6‰。因此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可能比1型糖尿病更为常见,并有超越以1型糖尿病为主的趋势。此外,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亦有家族遗传倾向,74%-100%的患儿有糖尿病家族史,并且在多代人中有多人患病。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和学习压力加大等,儿童和青少年肥胖患者逐年增多,这是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日趋增多的元凶之一。我们对于上海15-20岁青少年的调查也证明:超重/肥胖、高血脂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对儿童和青少年及其家人可造成巨大的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会因为疾病而被打乱,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成长规划。因此,家长必须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抵御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以防止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危险因素早预防

目前,1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不明确,但儿童2型糖尿病的很多高危因素已被发现,常见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胰岛素抵抗性的病症(如黑色棘皮病,即孩子的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皮肤有黑黑的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母亲在怀孕时有妊娠性糖尿病;有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孩子出现以上高危因素,就应定期带孩子去内分泌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应及时就医:1、多尿、小便频,多年不尿床的大孩子又反复出现尿床;2、经常口渴;3、食量大增,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4、容易疲倦,喜欢在家里拒绝外出;5、体重骤降,有些孩子一直在控制饮食,但效果并不理想,突然出现体重下降;6、视力模糊;7、皮肤和阴部瘙痒或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往往表现为腹痛和呕吐,因进食不足和反复呕吐使血糖水平暂时下降,或因肾糖阈异常而出现尿糖阴性的表现,容易导致漏诊;8、伤口较难愈合;9、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呼吸快而深、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运动治疗不可少

大量实践证明,糖尿病患儿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坚持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糖尿病患儿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的选择应该个体化,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肥胖患儿应渐减至标准体重。必须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儿应在运动前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否有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或心血管病变。如果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烧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还是应该卧床休息。

糖尿病患儿较适宜的运动包括如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在锻炼中值得注意的是要适量。儿童自制力比较差,常忘记按时打针、吃饭,这是不利于血糖控制的。患儿不要独自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运动前可先验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运动前可考虑减少胰素的量(1-2单位)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如一份水果、一片面包等)。运动前胰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而加速胰素的吸收后发生低血糖。最好随身带上一点食物、糖果和饮水,以便在发生低血糖症或口渴时进食。

血糖监测很重要

血糖检测对糖尿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更具特殊意义。对有下列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应及时检测血糖,以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如饮水量和尿量增加、尤其夜间尿量增加;易饥饿、进食增加但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易患病;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肥胖或超重,尤其伴有黑棘皮症或多囊卵巢者;有2型糖尿病家属史;孕妇营养过剩导致的巨大婴儿以及妊娠期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婴儿。

此外,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急性并发症。该症早期可表现为感染和消化道症状,对于感染不易控制、恶心呕吐、腹泻以及急性腹痛者检测血糖,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正确治疗。1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因此,依据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饮食、体力活动和药物剂量,能有效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日常血糖监测是制定稳定控制血糖各项措施的依据,监测次数因人而异,应根据病情监测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血糖。病情不稳定及在疾病急性期者,一日需测血糖4-8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

重视儿童脂肪肝

提到脂肪肝,人们很容易想到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殊不知在脂肪肝的患者中,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人群,那就是儿童人群。在肥胖儿童中患脂肪肝的比例高达28%。更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正在向超重肥胖儿童身上聚集,大大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

儿童脂肪肝的病因主要是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喜欢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卡及含糖饮料,又不喜欢运动,导致体重不断增加,过多脂肪在肝脏沉积引起脂肪肝。大多数患有脂肪肝的儿童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些孩子在学校体检中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出现转氨酶的升高。长期肝功能反复或持续异常,肝脏可能出现纤维化,甚至后期发展为肝硬化。

肥胖儿童患有脂肪肝,要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脂肪肝治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不足等),而家长的督促非常重要。影响体重和代谢的因素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儿童生长加速、进餐增加,或运动减少的现象,应该到相应的医院进行咨询或接受指导。如果发现患有脂肪肝也不必太紧张,应该先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明确诊断和病因,早期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体重、逆转脂肪肝和糖脂代谢紊乱的。

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

儿童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相仿,但大多数成人口服降糖药物尚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做全面系统的临床安全性研究,因此,许多成人口服降糖药物说明书中并不推荐甚至禁止在儿童和青少年应用。

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多来年临床使用结果证明二甲双胍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是治疗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著。

有急性并发症或患儿若伴有高血糖或酮症,应用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儿也可合用或先用胰岛素,之后逐步减少胰岛素用量。

有报道磺脲类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较佳,但这类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药物)能否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也正在研究中,这类药物在长期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需进一步认证。α-糖苷酶抑制剂安全性较好,但因其胃肠道反应明显而不容易被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使用较少。

胰岛素治疗“早用早好”

以往的观念认为,2型糖尿病不到万不得已不打胰岛素,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医生让孩子增加用量时,家长就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家长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

其实,这种观念很陈旧。现在新的理念是,即使是2型糖尿病,即使是初患糖尿病也应该尽可能早期使用胰岛素,其目的是为已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创造休养生息的环境,使受损伤的和过度劳累的胰岛细胞得以休息和修复。

对于儿童,已经使用胰岛素但血糖仍控制不好的原因很多,要看这个儿童是否适合当前注射的胰岛素。因为胰岛素的种类较多,不同类别的胰岛素作用也不同。另外要看使用胰岛素的剂量、时间是否科学,如果使用不正确,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儿童及其家长要做好长期打胰岛素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切勿听信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随意停用胰岛素,去试用什么“祖传秘方”或“新医疗法”,以免酿成大祸。

当前临床治疗中,1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胰岛素治疗作为标准化治疗手段不仅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皮下持续注入胰岛素治疗能使儿童和青春期的糖尿病患者严重的高血糖事件发生率以及每天胰岛素的需要量大大降低,进而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