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学生营养餐:不能靠“节俭意识”下饭

admin
编者按

有“小皇帝”之称、被父母百般溺爱的独生子女,居然吃不上一顿象样的早餐和午餐!这种现象绝非个别。事实面前,大人们确实该很好地反思了。为什么在战后经济极度困难的时候,日本能将学生的营养餐作为重大国策来抓,甚至颁布法律来保证实施,而我们在经济已相当发达的情况下,孩子们却吃不饱、吃不好?日本提倡“国民的健康是国家的责任”,几十年坚持下来,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同龄的中国人。而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近几年却呈下降趋势。应从怎样的高度认识学生的一餐饭?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因为让孩子们吃饱、吃好、吃得健康有营养,不仅事关孩子的健康,更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

为保证学生健康专门设置的营养餐,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午餐结束后,大部分学校的营养餐盒很少没有剩菜剩饭的。原因何在?

从记者对长春部分学生的调查得知,只有10%的学生对营养餐的口味满意,至少一半学生认为营养餐“不好吃”。负责营养餐制作的公司解释,营养餐可以保证营养卫生,但是因为流水线生产,以及配送、保存的原因,在口味上很难做到让所有学生满意。很多人认为问题出在观念上,家长溺爱,社会各方面缺乏节约观念,都催生了孩子的浪费习惯。

观念上的问题是否存在?肯定存在。培养节俭意识也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就营养餐本身来说,如果要求孩子每天中午都要吃完“不好吃”的饭菜,却与培养节俭意识无关。正如很多老师反映,多次教育学生杜绝浪费,但收效甚微。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不好吃,“节约粮食”的观念不会起到提高食欲的作用。今天的饭店只要缺乏特色就门可罗雀,成年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们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天天中午都用“节俭意识”下饭?

其实,营养餐的“浪费”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营养餐“不好吃”在全国也是个普遍问题。推广营养餐为什么?为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在上海、北京、杭州等一些城市试点,推行了20多年营养餐,结果推行到今天,“口味问题”反倒成为营养餐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说明我们“服务下一代”的意识还需要提高。

中国推行营养餐最早受日本的启发。日本从1946年开始推行营养餐,几十年后,日本年轻一代的平均体质和战前相比,体重增长8公斤,身高增长10厘米,平均身高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同龄人。在战后经济极端困难的年代,日本将学生营养餐作为重大国策来抓,甚至颁布了《学校午餐法》,食品极度匮乏,但要让学生在学校的这顿午餐吃好。后来富裕了,更是不惜工本、花样翻新,引进各国料理,直到中国火锅和中国药膳――据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教授介绍。

我们经济水平不如日本,但和日本战后相比又如何?我们在营养餐不惜工本上无法和日本攀比,但是面对日本人“国民的健康是国家责任”的观念,我们为什么不能“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