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对此,专家提醒,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凝血物质,能使血小板凝集成块,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另一种是抗凝血物质,有抗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平时人体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和抗凝血物质两者外于动态平衡,不易形成血栓,在血管发生意外时,又有止血的作用,保持人体健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常有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问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凝血黄素A2也增多,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就很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如果血糖升高,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黏度增大,也容易促进血栓形成。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由于血栓栓子的来源、栓子的大小和栓塞的部位不同,其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一般有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栓塞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血栓。脑血栓患者发病前大多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时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失。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误,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钝,睡眠较差,行走时双下肢凝重、无力,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等,平时又吸烟、大量饮酒,尤其是家族中有脑血栓病患者,哪怕只有其中一项症状,也要重视,到医院进行凝血功能、血液黏度等检查,了解自己是否已处于血栓前状态,避免悲剧的发生。
上一篇 脑中风的原因
下一篇 如何应付熬夜加班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