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干燥季节饮食滋润

admin

秋冬时节,由于早晚气温变化大,又常有冷空气侵袭,或因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湿润。在这个季节里,人体的津液易伤,可出现一系列干燥的症状,如口干舌燥、鼻腔有干燥感、嘴唇干裂、干咳、咽喉干痛等,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燥症。

补水很简单

如何有效控制体内水分的流失以及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水分,在当前季节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直接补水――多喝白开水,可于早上、睡前各喝0.2升,两餐间各饮0.8升。

空气补水――可以在室内晾潮湿的衣服、毛巾等,以提高空气湿度。当然,也可以通过加湿器,直接向空气中喷入水雾,短时间内可提高空气湿度。

食疗补水――一方面,秋冬季节饮食中要尽量少吃炸、烤、煎的食品,以免助纣为虐,加速体内水分的蒸发,做饭时多采用有利于保持食物水分的烹调方式,如蒸、炖、煲、煮等,以便增加水分的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多食用些润燥润喉的食物,如蜂蜜、雪梨等,此外,豆浆、鲜奶、香蕉、红薯、黑芝麻、猕猴桃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也可以预防秋燥的发生。

除了饮食上注意外,适当用些润燥的中药,如沙参、玉竹、怀山药、百合、生地、芦根等,也可以促进呼吸道及胃肠道的腺体分泌,有效避免秋燥。必要时,这些药物(生地除外)也可以和鱼或鸭一起煲汤食用。老年人或者身体较虚弱的病人,也可以用一些西洋参炖服,达到益气养阴的作用。此外,可以适当喝些苦丁茶、清茶或者药茶预防秋燥,比如用麦冬、玄参、生地、甘草各10克泡茶喝,如果咽喉疼痛也可以加些金银花同泡。

润肺 养生重点

秋冬更需要润肺,冬季气候干燥,易伤肺,导致许多肺部疾病发生,在秋冬季进补时更要注意对肺部的保养。

饮食润肺

“以食润燥”是从饮食上调理肺脏的原则,生津润肺、养阴清燥的食品最适合在秋季食用。

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秋季食用。

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此外,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进食一定要注意不可太随意,应以润燥为前提。像鸭肉、海参等食品为此时席上佳品,鸡肉、牛肉、鸽肉等较为平和之品也可适当食用。但对于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应尽量少吃。

补水清肺

冬季多风干燥,空气湿度小,汗液蒸发比夏天闷热气候要快,所以秋季人体同样容易缺水。除了通过多喝水来补充水分以外,还可以加些蜂蜜,滋阴润肺。最好清晨醒来饮一杯蜂蜜水,是对机体的补充和净化,但应纠正一早喝盐开水的习惯,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开水会使血压更高。此外,很多水果不但水分含量高,而且具有保持肺和呼吸道润滑的作用,应在秋季多吃。

梨: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生食、榨汁、炖煮,或者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能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对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效果。

葡萄:生食能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滋阴除燥;或者捣汁蜜煎用开水冲服,可治疗烦热口渴。

石榴:石榴捣汁或煎汤饮。它性温味甘酸,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柑橘:可以榨汁或蜜煎,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柑橘性凉味甘酸,有润肺化痰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者。

食疗偏方有一招

下面是一则食疗偏方,自制后经常服用,不仅对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还有滋养身体的良好效果。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川贝炖豆腐

做法:川贝母15克打碎或研粗末,与冰糖适量一起放在两块豆腐之上,放入炖盅内,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1小时,饮汤吃豆腐及川贝末。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燥热咳嗽或肺虚入咳,症见痰少咽燥,咯吐不爽,经久不愈,大便干硬,舌红少苔等。对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不张、小儿百日咳等属于燥热伤肺见有上症者,可用本汤治之。

贴心提示:本汤为民间常用的验方。其治症多属咳嗽日久不愈,肺阴受伤,或肺有燥热者。治宜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汤中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等的地下鳞茎,含有多种生物碱、甾醇及淀粉等,性味甘苦微寒,功能清热、润肺、化痰,对多种咳嗽(如肺虚久咳、痰热咳、燥热咳以及外感风热或痰火郁结所致的咳嗽)都有良好的效果,是化痰止咳的要药。豆腐性味甘微寒,功能补益脾胃,又能清热润燥,配伍川贝,可增强其清肺润燥之力。冰糖润肺生津以治肺燥咳嗽,并可调和川贝母、豆腐之味道,使汤味甘中微苦,甘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