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星巴克走“中茶”来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admin

今年7月,在故宫里待了6年的星巴克咖啡,合约未到期时,就在一片争议声中撤出了故宫。仅仅两个月后,在它的原址九卿朝房里,“中茶”咖啡又在这里开张。对于前一段时间故宫星巴克的争论,“中茶”现场的负责人季先生表示,现在这里“即使是咖啡,也是中国人自己做的”。而且,虽然是“中茶”品牌,但他们的经营内容要接受故宫方的统一管理。(《竞报》9月22日)

此前,故宫的“星巴克”曾成为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完整性的众矢之的。如今,“星巴克”走了,“中茶”来了,似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又得以保持――如果文化的完整与否是以国别作为标签的话。但有一个问题让人费解,为何代表西方饮食文化的“星巴克”,足以破坏文化的完整性,而同样来自异域的咖啡文化,却不会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冲击,不会破坏文化的完整性呢?按照那些排斥“星巴克文化”者的思维,咖啡也应是故宫的禁品,允许了咖啡的存在,也应该算是文化上的入侵。

一个能够解释的理由是,我们反对“星巴克”不是因为咖啡文化,不是因为咖啡,而是“星巴克”所属的国别――异国出身,使得人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它在故宫中的“出位”。尽管,如质疑者芮成钢所言,“星巴克”在进入故宫后,“已经把标识一减再减,尽量做到让人认不出来”。但是,内心敏感之人还是认为“星巴克”的存在是一种文化上的不良嫁接,是一种损坏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兀场景。如果不将“星巴克”从故宫中清除,中国文化的传统性和完整性就很难保存。

事实上,文化的传统性和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并不意味着复古主义,复古虽然可以,但前提是复古的传统是有益的,可以关照现代人的文化。同样,完整也不意味着封闭,不是说关紧文化的大门就可以保持文化的完整,这样的完整除了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之外,并没有其他积极的意义。文化的传统性和完整性只有在吸纳先进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形成并成为先进的文化。只要传统中的核心文化得以保存,只要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内容得以保留,外来的文化就只是促成文化完整的必要因素。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先进的一面,也会有其落后的表现。此时,其存在的瑕疵和问题仅靠文化自身是难以察觉的,因为人们在单一文化的惯性作用下,已经丧失了觉察的敏感。如果有另外的文化以其先进表现作为参考之镜,人们就会对本身的文化进行反思,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正是外来文化对于本地文化的意义――其目的不是文化间的侵蚀,而是将文化中先进的普适性因子进行移植。所以,文化融合的结果,未必是民族文化独立性的丧失。

人们之所以对外来文化及其符号过于敏感,认为它们的存在就会破坏中国文化的传统性与完整性,既与对文化的传统性和完整性的僵化理解有关,也与我们长久存在的文化自信的缺失有关――当中国的春节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影响时,我们兴奋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限,但是当“星巴克”出现在故宫时,我们又会失落地声称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被蚕食。事实上,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外来的文化的冲击,它本身就具有抵御和融合的能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