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儿童预防接种警惕误区

admin

健康之家

4月25日是“全国预防接种日”,今年上海举办宣传周,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上海市疾病预防接控制中心专家指出,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推行扩大免疫规划。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

疫苗实行分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胡家瑜主任医师介绍,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预防接种的误区

误区1:只有儿童才需要预防接种

儿童由于抵抗力比较弱,确实需要预防接种进行保护。但成人预防接种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疫苗可以用于成人接种,比如肺炎疫苗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很有益处,流感疫苗对于儿童和成人预防流行性感冒也很有帮助。有特定职业风险的人群还可以接种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霍乱疫苗、黄热病疫苗、出血热疫苗、伤寒疫苗、狂犬病疫苗、森林脑炎疫苗等。用于预防女性宫颈癌的乳头瘤病毒疫苗也已经问世。

误区2:预防接种可以保证不患病

由于技术限制和个体差异等原因,预防接种无法保证接种者不患病。但是相对于未接种者,可以将患病风险大大降低。疫苗的保护率在90%以上即可认为保护效果良好。

预防接种的针对性强,比如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行性感冒,并不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即普通感冒或伤风);肺炎疫苗只能预防大部分肺炎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但不能预防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炎;流感嗜血杆菌疫苗预防的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与流行性感冒没有关系,也不能预防流行性感冒。如果仅从疫苗名称上去理解其预防效果是容易引起误会的。

误区3:必须严格按规定日期接种

很多疫苗需要接种多个剂次,剂次之间有一定的日期间隔要求。一般而言都是间隔时间越长,接种效果越好;但是考虑到疾病暴露的风险、产生效果的及时性,间隔时间又不能太长。目前各种疫苗规定的日期间隔是综合考虑接种效果和产生效果的及时性后折衷的结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尽可能按规定的日期间隔接种。在规定日期之后推迟几天或甚至几周接种不会对健康有损害,对接种效果基本也没有影响。但提前接种可能会降低接种效果或增加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提前接种。

误区4:有禁忌症一定不能接种

疫苗都有接种禁忌症,禁忌症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缓接种,一种是禁忌接种。不同的疫苗的禁忌症大同小异,暂缓接种的情况一般指发热,禁忌接种的情况一般有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肾病、肝病等),对疫苗成分过敏等。不同的疫苗还有一些区别,比如含减活风疹病毒的疫苗对孕妇忌用的,具体的禁忌情况还要看说明书。

但如果因为禁忌症不接种,也有感染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风险。所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衡量禁忌症风险和患病风险,再做出明智的决定。

【周刊提醒】给孩子接种前疫苗应注意哪些问题

1、准备好宝宝的《预防接种证》。接种疫苗时应带上《预防接种证》,医生凭证接种,并在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2、接种前,最好先给宝宝洗个澡,换上柔软宽大的衣服,便于露出接种部位,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

3、在接种疫苗前,应保证宝宝的饮食和正常休息,避免在空腹和疲劳时接种;

4、掌握宝宝的健康情况,注意接种前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以便告诉医生作参考;

5、在接种前,要把孩子有无慢性病、是否发生过惊厥等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接种。如果孩子在上一次接种疫苗后出现了发高热、抽搐、尖叫等反应,或有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都要告诉医生。

给孩子接种疫苗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2、宝宝接种完疫苗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及时请医生诊治;

3、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4、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5、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温、热的食物或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

6、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等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关键字:儿童 接种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