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误区:疾病是因为身体需要的重要物质供应不足所致

admin

目前流行一种谬见: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食物中含有的物质这可以被当作“想当然”的思维模式的典型例子。对于这个问题,与某些疾病相关联的血浆含量值可以充当例证。比如,吸烟者的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较正常人低,而且他们患肺癌的几率很高。那么可能的原因存在于以下选项:A.纯属偶然;B.这是由于缺乏胡萝卜素导致的;C.这是身体采取的防卫措施,避免维生素促进癌症产生。

通过媒体和补剂生产商的宣传,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已经非常擅于按照“物质缺乏理论”去思考了。也就是说B肯定是我们的答案,尽管实际上,科学界几十年前就已经通过实验证明C是正确答案。因此,在草率地确认一个所谓“被大家广泛认可”的答案之前,我们最好将所有逻辑上可能的答案都认真思考一遍,特别是那些可能是陌生的,但不会与任何人的商业利益有关的答案。它们可能才是更重要的。

那些营养添加补剂的生产商和所谓运用调整分子法的医生非常乐于利用答案B这种思维方式,因为这样,他们可以向人们推销更多昂贵的药片和冲剂。而我们的身体却在任何条件下努力适应环境,避免发生身体受损,并试图在患病时通过自我治疗痊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身体会顺势调节各种重要物质的浓度,并使它随着身体内外的条件变化作相应改变。因此,在发现体内血液中某物质含量值下降时,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生物目的,要比直接宣布身体缺少某种物质有意义得多。比如身体会尽力将一种对于病原体生长非常重要的物质,例如铁,排出体外。而医生观察到的现象是:身体内铁含量的降低和感染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可能会认为,正是由于铁含量降低才使身体免疫系统变弱……

对于每一个棘手的问题都会存在一个简单的符合逻辑的但是错误的答案。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惴惴不安,这样,“亚健康”的哲学必然会找到适合它生存的丰沃土壤。只是身体并不需要那么多种具有神奇功效的物质补充,因为很多种物质的功效是相互抵消的。这个生物原则的确允许每个人有时出现某种物质的“短缺”或者在生病时某个化验值下降。但是随之而来却是主观臆断的某种物质短缺,而这种物质又是可以通过补剂弥补的。可是这种补剂的作用却总是不能通过实验研究(比如干涉研究)得以证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