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节前菜价均上涨30%:农户收入少了 市民盼别大涨

admin

河南省博爱县清化镇九街集贸市场里顾客提着菜篮子买菜。程全摄

重庆市广辟收购渠道,确保主城区蔬菜供应量保持稳定。图为商贩在盘溪市场内搬运蔬菜。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市民: 希望菜价不要大涨

菜价:平均上涨30%“进入冬季,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上涨30%左右。”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顾兆学表示。他说,蔬菜的整体价格均有明显的上涨,部分京郊产叶菜、南方菜的价格上涨更为明显。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布的蔬菜批发价格表上,记者抄录了9种冬季常见菜1月14日的批发价格:大白菜为0.68元/公斤,冬瓜1.70元/公斤,西红柿2.40元/公斤,黄瓜2.30元/公斤,茄子3.30元/公斤,西葫芦2.10元/公斤,土豆1.10元/公斤,大葱3.30元/公斤,白萝卜1.00元/公斤。

记者查询了2007年1月12―15日,上述9种常见菜的平均批发价格。对比发现,今年1月的蔬菜价格上涨的有5种,不变的有2种,下降的有2种。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大葱,涨幅为371.4%,其次是冬瓜112.5%,大白菜41.7%,西葫芦10.5%,茄子10%。下降的两种蔬菜分别为:黄瓜13.2%和土豆4.3%。

“今天菜价比去年贵,贵就贵在运费和包装上。”在新发地批发市场,来自安徽阜阳的菜贩刘先生说,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运输成本增加,这是目前菜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以白菜为例,从山东运到北京,每斤白菜运费就要摊1毛多。

批发价上涨,零售价水涨船高。1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康家园小区的菜市场,几种蔬菜的零售价约是批发价的两倍。

在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地下一层的超市,蔬菜大多为无公害蔬菜和品牌蔬菜,价格比批发市场和菜市场都高了不少。

市民: 菜篮子有点沉

对于目前的菜价,市民的总体反应比较平静。“涨了,可还要吃菜啊。”

在康家园菜市场,一位退休老大妈说:“以前拿10元钱,买一堆菜,还能找回好几元;现在买不了多少菜,闹不好还不够呢。”

对于上班族而言,没时间逛菜市,只能选择到超市买菜。“超市的菜再怎么降价也比菜市贵。”供职于广告公司的车女士说,她在周末时去菜市场多买一些萝卜、土豆等放得住的菜,下班时只需去超市买青菜,这样就可以省下些钱。

谈到菜价走势,市民预计会再涨。“每年春节前菜价都涨,只是今年菜价已经很高了,希望别大涨了。”一些市民说。

专家表示,蔬菜价格主要受到供求关系、季节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如果遇到持续大雪、冰冻等恶劣天气,运输蔬菜的汽车堵在路上,造成市场供应量下降,菜价将会明显上扬。而且京郊产的大棚叶类蔬菜受气温降低的影响,也会影响上市量,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节前消费”也成为菜价看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菜商们都说,再过10天左右,蔬菜市场的节日消费高峰将来临,每年的这个时候,菜价都将有至少10%的上扬。“我们这么冻着、挺着、熬着,就是等着节前大卖呢!”菜商们对节前的蔬菜价格充满了期待。

菜农: 菜价波动有喜有忧 农资涨了,收入少了

走近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前花园村,一排排冬暖式大棚将村子围了起来,全村92户人家,大棚已有150个,全部种的是冬暖式黄瓜。

棚外还有未融化的积雪,一进棚就感觉暖暖的,还有点潮气。黄瓜秧顺着绳子往上爬,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挂在瓜秧上。54岁的陈玉平种大棚已有7个年头,家中劳力就她和老伴,老伴还落下了腰疼的病根,她是种棚的大劳力。

“元旦刚下瓜,才收了半个月。今年的价格还不如去年,去年开市就卖出了高价,每公斤3块4,一个棚纯收入3万元。这十几天最高价才到2块2,估计这一季黄瓜要比去年少收入四五千元。”

现在建一个棚大约需要4万多元。每年还要换一次棚膜,需260斤。去年,一斤棚膜6.7元,比前年又涨了7毛钱;一方鸡粪125元,比前年涨了50元;草苫子26元,涨了15元;这一季的投入在1.3万元左右,比去年多投入3000元。“农资价格都在涨,而黄瓜价格不升反降,菜农的收入肯定要受影响。”

“我们这里是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食品基地,还有牌子呢。前几年又注册了"鲁高牌"商标。”站在一旁的一个叫王涛的小伙子抢过话茬。

全村150个棚一天就收2万多斤瓜。该村和附近的王花园、武花园3个村组成了黄瓜协会,有专人联系销路。每天都有蔬菜收购商开着大车来收瓜。

多些品种,分担风险

杨屯乡西朱村是高唐县的“百棚村”,走进高振中的西葫芦大棚,他从1995年开始种菜,每茬菜收入多少钱,他的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他说:“今年西葫芦价格高,从11月15日开始采摘到现在,最高价到了1斤1.30元,比去年这个时候高了0.2元。”

老高的每个大棚从中间隔开,40米的小棚种西葫芦,60米的大棚种西红柿。

“西葫芦价不稳,我只能用这种办法,尽量多种几个品种。没想到,今年西葫芦的价格涨上来,涨幅达40%以上。西红柿价格比去年也有上升,但授粉期赶上了连阴天,果品较差,只能在当地出售。”

老高种菜有股钻劲,他的底肥除了鸡粪、牛粪,还铺上200斤发酵的黄豆,他的西葫芦秧子壮、下瓜多。他说:“今年这季西葫芦和西红柿投入了3000元,增幅近30%,主要是受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下瓜2个月已收入11300元,纯收入8300元。”老高拿出账本,今年的收入增幅下还画着红线。老高解释:“这创了10多年来的新纪录。”

期盼更多优惠政策

尹集镇前花园村村支书王清勇说:“虽然价格常有波动,但近几年来,每个棚都能收入2万元左右。只是现在投资太多,加之劳动量大,有的菜农挺发愁。去年,为了解决新建大棚户的投资难,经县乡协调,4户联保可以从农村信用社贷款1万元,我村去年又新发展了8个大棚。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有的棚户自己安装了自动卷帘机,一台2000元左右。今后,如果国家能扩大农机补助范围,将卷帘机也列进去就好了。”

杨屯乡西朱村的高振中说:“蔬菜大棚就怕连阴天,几天不见太阳,就会影响品质,造成减产减收,种植大棚菜的风险还是挺大的。希望国家帮助大棚户上农业保险,让菜农在遭灾或价格过低时,不至于损失太大。”

编辑点评 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菜贵了,市民着急;菜贱了,农民着急。保供应、稳菜价,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还是千家万户单打独斗,整体上抗风险能力不强。受灾、减产、市场信息不灵,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市场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因此,稳定菜价,关键需要政府部门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引导和监管,让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千方百计稳定农资价格,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要严格市场管理,避免不正当竞争,确保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改变“家家种、家家卖”的传统模式,形成市场竞争力。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工作,经常性地对各类农产品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分析,并定期发布。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增强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

还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由农民自己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

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使农业产、供、销融为一体,才能有利于保障供应、稳定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