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年前抢购食材在家做年夜饭到扎堆去酒楼吃年夜饭再到如今“回归”家庭在家“订制”年夜饭
年夜饭是中国家庭最隆重的一顿饭。从1978年到2008年间,广东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里一步一个台阶,这年夜饭也经历了循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家家户户在家吃年夜饭,到上世纪90年代的酒楼年夜饭预订火爆,再“回归”到新世纪市民请饭店上门送餐,或请“大厨”到家里服务。
随着物质的富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年夜饭不再拘泥于“吃”,而重在以多种形式分享合家团圆守岁的“情”。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在家做年夜饭一进腊月就“抢货”
今年60岁的关天睿是个“老西关”,在她的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夜饭是一年里最好的一顿饭,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小孩更是盼着,因为可以吃到平时没有的好饭菜。
改革开放初期,肉、鱼、蛋、糖、奶粉种类、数量仍然有限,每年一到腊月就会形成“抢货风”。关天睿回忆,因为供应有限,一定要手快才买到好东西。尤其是年三十那天,一般家家户户全家出动准备蔬菜、鱼肉等。不过过年时不少人会多分给半斤油、半斤肉等,勤快的主妇们还是可以做出一顿较为丰富且讲求“意头”的年饭。
关天睿说,记得年三十那天往往天没亮就起来买菜,想尽办法在贫瘠的物资中找到“好意头”:清蒸一条鲩鱼或草鱼,配一两条绿葱,意为“年年有鱼”、“聪明进步”;把炒菜剩下的肉粒、萝卜粒、马蹄粒炒上一碟,意为“人丁兴旺”;一般的家庭一定会去买生菜,取“生生猛猛”之意……
在改革开放第一年出生的广州人李恒依稀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年夜饭还不十分丰盛,鸡一般是主角,其他的肉菜主要是鱼和猪肉,鱼可以选的品种也很少,多是草鱼、罗非鱼,鲈鱼都少见,至于桂花鱼、多宝鱼等均是后来才出现的贵价鱼。“紫菜在当时都是奢侈品。”
对大部分老广来说,年夜饭越晚吃完越好,寓意年年丰盛。不管取怎样的谐音去迎合好意头,广州人的年夜饭必定有个条件,那就是要新鲜。所有的食材,除了蚝豉等的干货外,都必须是即日新鲜的,哪怕是吃鸡,都必须是活鸡。还有不能有鱿鱼,因为忌讳“炒鱿鱼”;同时桌上不能摆四或七个菜,最好是与三、六、九三个数字相关的碟数或件数。
此外,广州人吃饭离不开饭后果及甜品,尤其是生活条件稍好的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都会做煎堆、糖环、年糕等甜食,“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州人还喜欢蒸糕,象征“步步高”。
按照习俗,年夜饭一般都在婆家过,结了婚的小家庭要到男方的父母家里吃年夜饭。如果哪个人不回家吃年夜饭会视为大不孝。
由于年夜饭要越晚吃完越好,因此大部分老广都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全家大小下馆子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经济腾飞,“吃最好的”成为广州人的潮流。上世纪90年代初到酒楼吃年夜饭开始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少人几乎提前一个月订位,食肆年夜饭生意十分火爆,大小酒家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年夜饭。上世纪90年代,广州人谢建华“下海”做生意,开始请家人到外面吃年夜饭。“一家团聚,又省却做饭的麻烦。大家都这么想,结果酒楼的年饭越来越难订。”谢建华说。
酒楼也打起年夜饭“争夺战”,开始琢磨在菜式上推陈出新,更接近广州人的“意头”。这个时期的菜牌都制作得十分精细,并且菜名独特。比如“阖家高升笑哈哈”原来是“白灼竹节虾”;“东成西就大吉大利”竟是“蚝油西洋菜浸猪横”。
随着出外吃年夜饭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末,广州的酒楼又萌发了生意经,陆续推出了“两轮饭”,即把有限的位置资源分别提供给下午5时到7时,7时30分到9时的家庭使用,有的甚至还提出“三轮饭”。这很快就形成了年夜饭的“马太效应”:味道好、上菜快的酒家生意更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踏入腊月的“抢货风”演变成为了“订位风”。提前半年订年夜饭已不是新鲜事。
一位饮食行业“老行尊”告诉记者,老百姓钱包越来越“鼓”,年夜饭上的鸡鸭鱼肉等普通菜式已不能满足胃口,往常市民眼中的“奇珍佳肴”出现在年夜饭饭桌上:鲍鱼、龙虾、燕窝,甚至是鱼翅。
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请个大厨在家做
进入新千年,酒楼年夜饭的火爆风潮依旧持续,但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如上菜速度慢,菜的质量上不去等。有些饭店甚至将普通菜式取上吉祥的名字,如萝卜丝炒白菜,取“金玉满堂”的名字,便身价倍增。
在这种情况下,又考虑到酒楼定位很难,广州人的年夜饭出现“回归”:重新回到家庭里吃。但不是简单的回归,现在人们可以在家里“订制”年夜饭,请酒楼大厨做好后送货上门,既方便,又享受了全家安坐家中迎接新年的安静祥和氛围。
在外企工作的罗坤今年春节将河南老家的母亲接来广州过年,考虑到妈妈腿脚不方便,他早早在酒楼订了餐。广州酒家、南园酒家等广州老字号酒楼都表示,今年的外卖预订比去年多了两成多。
另外,家政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从去年开始推出“年夜饭保姆”,市民可以预约保姆到家中做年夜饭,比起酒楼大厨更经济实惠。广州市妇联家政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保姆做一餐年夜饭,从买菜到做饭大概需要五六个小时,按每小时30元计算约需200元,许多市民都能接受。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市民展开对传统年夜饭的“改革”,将年夜饭改到中午去吃,或者将隆重的年夜饭精简化。
专家表示,当人们的生活已经好到不需要再期盼年夜饭时,年夜饭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团圆、美满,对新年的期待。现代人不再拘泥于“吃”,年夜饭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人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个满意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