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胚胎着床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胚胎仅在一个极短的时间段内有机会附着到子宫内膜上。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了在这个短暂的“窗口”时间内,胚胎究竟通过怎样的分子机理与子宫附着。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卵子受精约6天后发育成的早期胚胎,其外层细胞表面会产生一种名为“L-选择素”的蛋白质,而子宫壁表面在特定时期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有机分子。在球状的早期胚胎沿子宫壁运动的过程中,“L-选择素”会与碳水化合物分子互相黏着,胚胎的运动速度因此而逐渐降低,并最终停步。
参与该项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苏珊费希尔教授比喻说,早期胚胎的上述运动过程,就好比“一个网球滚过满是糖浆的表面”,胚胎沿子宫壁的旅行最终会被“相互的黏着作用”所终止。费希尔等对母体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壁表面碳水化合物分子的变化情况进行的分析还显示,碳水化合物会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内达到峰值,早期胚胎只有在这段时间中才有可能着床。
费希尔指出,了解胚胎最初是按什么步骤与子宫附着的,能为防治不孕症、早期自然流产等提供有用信息,因为一些不孕和早期流产据认为与胚胎无法同子宫壁正常结合有关。费希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