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童言”能“无忌”吗?

admin

“秋天到了,小鸟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苍蝇怀孕了,蚊子流产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年轻的你还等什么呢?”不经意间,这种种充斥怪诞、色情内容的歌谣“溜”进了小学校园。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八九岁的孩子说起这些时,居然笑意写在稚嫩的脸上。

奇怪吗?当大人们在酒桌、牌场、茶园津津乐道“黄段子”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对身边未成年的孩子有所回避,每每眉飞色舞,常常乐此不疲。即便是成年人,时不时地耳闻目睹格调低下的灰色、黄色一类不健康的文化糟粕,思想也会受其腐蚀而蜕化,免疫力也会渐渐被消解而变得低下,懵懂无知的孩子时时在这种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们能不被误导,受蛊惑,遭毒害吗?孩子们现在传播或创作那些不健康的歌谣,可能多半还出于好奇或盲目的从众心理。但当他们长大以后,这种污浊的文化积淀一旦发生作用,孩子的人生将会被染成什么色调?我们似乎不能不有一些“远虑”。

谁污染了孩子的文化环境?问题不仅仅在成人社会。本地一小学,两个男生在活动课上闹着玩,其中一个男生忽地跑到老师那儿告状:“老师,××强奸了我!”众老师愕然,孩子却反应平静,在他们小脑袋里,尖叫、拉扯衣服就是被强奸,因为“电视里就是这个样子”;另一方面,电视剧中卿卿我我的性爱镜头,“你爱我,我爱你”一类的情歌恋曲,无时无处不给孩子难以抵挡的“熏陶”。

面对负面文化的肆意侵袭,老师们有些措手不及了。问题其实在于咱们的性教育上一直有“欠账”,师长们往往谈性色变,讳莫如深。与此同时,“黄段子”渐渐在成人社会中泛滥开来,事实上它最后倒成了学生性教育的一种“民间教材”,不过,是一种粗糙的“盗版”!少男少女性犯罪发案率的上升,“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繁荣”,中学生堕胎现象的出现,大学生校外租房同居现象的愈演愈烈,也许都可以追究到我们性教育的缺失!

“童言”本是纯真无邪的语言的代名词。“童言无忌”,是说孩子对客观世界纯真、质朴的表达。这样的“童言”,不但可爱而且可鉴。而现在,在“童言”日益遭到污染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任由孩子无忌地发言,而是要教育、要引导、要矫正,最关键的是要尽力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环境,培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在一块杂草丛生的田地里,把草除掉的最好办法不是一味地用刀去割、用锹去挖,而是在上面种上麦子。孩子们身处一个开放的环境,社会“感冒”,他们就可能“打喷嚏”。因此,纯洁“童言”,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方方面面“综合治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去“种麦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