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性教育

admin

几位正值豆蔻年华的中学生,面对着摄像机镜头,并不显得羞涩扭捏,他们轻松大方地述说着自己在青春期到来时身体发生的奇异变化。由惊慌、困惑、烦恼,直至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拨开迷雾,豁然开朗。这是大连市16中学的初中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个小镜头。

从1992年开始,大连市16中学就开展了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他们根据当今青少年性发育明显提前,性心理却相对滞后,在青春期到来之时他们毫无思想准备,甚至感到心理恐慌,容易被社会上的黄色书刊、黄色录像、黄色网站等不健康信息钻空子这一情况,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正常渠道,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

16中学负责青春期教育的宿秀兰老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刚开始授课的时候,宿老师让男女生分开上课。下课后,男女生都很神秘地询问对方:“老师上课后都给你们讲什么了?”宿老师发现这个情况后,就有意识地把男性和女性的性生理知识在课堂上向男女生分别介绍一下,后来,又尝试着男女生合班上课,让他们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讲授性器官发育与功能是个难题,学生们羞涩地低下头,不好意思抬头看挂图。宿老师结合人体某些易患病的部位,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们讲解应该怎样保护。在课堂上,宿老师问:“男生爱踢球,谁知道,罚任意球时,人墙的队员为什么要把手放在下面?学生面面相觑,胡乱猜测。宿老师严肃地告诉大家,男生的睾丸和女生的乳房要避免受到剧烈冲撞,如果受意外伤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必须保护好。宿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发出一阵惊叹。有一次,宿老师讲到青春期男性性成熟的标志是有遗精出现,应当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教师,说他开始出现遗精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一些介绍治疗尿频的广告,他以为自己患了尿频症,就偷偷地买药吃。幸亏听了老师讲课,否则,还不知会产生什么后果……

一名16岁的初中男生在自己失意的时候,遇到了“她”―――一位同年级的女生。他被她特有的气质所吸引,并产生了朦胧的爱慕之情。他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害怕的矛盾心理,再加上由于性生理、性心理变化带来的困扰与骚动,对他的情绪影响较大,使他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就在他陷入困境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学校大厅中的“心桥信箱”,他将一封写满疑惑与不解的信,投入了“心桥信箱”,很快便有了回音。校领导及老师给了他极大的关怀,并进行了循循善诱的引导。后来,他在青春期教育课堂上又进一步了解到用理智把握对异性的感情。后来,他勇敢地向那个女孩讲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走出交往过密的误区,做一位普通的好朋友,女孩欣然同意。现在,这个男生重新找回了自信,女孩成了他学习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上的好伙伴,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快提高了。像这样的例子,在16中也不少见。

有一位家长对16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曾经产生两怕的想法:一怕多了一门副课,增强孩子的学习负担;二怕孩子接受不了,起反面作用。但是,她逐渐发现,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懂事了,成熟了,不仅改掉了月经期喝冷水的坏习惯,而且还告诉妈妈,晚上睡觉要脱乳罩,不然会影响血液循环。青春期异性交往,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每当看到有个别男女生搂搂抱抱,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也这样,整天不安,学校开展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使家长的心里也有了底。

16中学开展的青春期性教育课,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外,还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后谈心、咨询、家访相结合,利用“心桥信箱”、“热线电话”指导阅读,专题讲座、座谈讨论,个别谈心,作业本上写评语,当面咨询和到展览馆参观等多种渠道拓宽学习途径。抓住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大环节,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有的同学还积极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健康人生、健康青春”知识竞赛活动,在把握自己的同时,对身边的同学伸出热情之手,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青春期。同学们高兴地说:青春期教育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还会将学到的知识告诉我们的父母,传授给我们的子女,等我们做父母时,一定会比我们的父母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