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博士当全职爸爸教育五岁神童

admin

最近一条名为“博士甘当全职爸爸,在家教育五岁神童”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纷纷置疑这个博士爸爸为什么不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而甘愿回家带孩子呢?在他的教授下,他的五岁女儿是否真的与众不同吗?

这个女孩名叫袁小逸,英文名字安吉拉,今年五岁,是袁先生的女儿。每天上午,小逸都会和另外两个同龄的小伙伴到公园里来学习。

记者:你每天怎么学习这些英语呀,日语呀?

袁小逸:论语还先写一写,再学日语,然后那英文嘛有时候不读,有时候读,有时候还读读新的中文,像茅盾,守株待兔这些。

记者:你们每天都来这个公园学吗?

同学:有的时候下雨不来,有的时候不下雨来的。

记者:大卫呐?

大卫:就是星期六,星期天不来的。

小逸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去上幼儿园呢?事情还要从小逸三岁时,当她第一次被送到幼儿园时说起。

袁鸿林的妻子:我每次去看她的时候,从那个门悄悄地看她,她老是蹲在那个墙角边上,或者坐在一个凳子上,人家小朋友都在玩啊,跳啊,玩玩具啊,她坐在那里傻傻地就这样看着人家。

袁鸿林:总觉得她跟这个环境不太融洽,而且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讲,好像蛮反感这个环境的。

一开始,袁先生和妻子都以为女儿是没有适应新的环境,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等到看见幼儿园老师给女儿写的评语后,袁先生和妻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袁鸿林的妻子:评语上写的我们孩子,觉得好像我们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啊,语言表达呀,好像都不好似的。

袁鸿林:在我们家里附近的草坪上,她跟所有的小孩都玩得很好,一点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就感觉到幼儿园的环境对她来讲,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比较紧张,比较压抑。

为了改变女儿的现状,经过慎重考虑,袁先生和妻子最终决定不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

袁鸿林:小孩子都有一种对父母,特别是父母啊,熟悉的人的一种依恋,对她熟悉的环境的一种依恋。你过多地人为地强制性地去改变她,可能会扭曲她。

女儿离开了幼儿园,那么今后由谁来继续教育她呢?考虑再三,袁先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女儿的未来,他决定留在家中做个全职爸爸,亲自教育女儿。

袁先生,47岁,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南开大学博士生学历,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后来下海到广州从事外贸工作。42岁那年,袁先生有了女儿小逸,中年得子的喜悦令袁先生对女儿很是宠爱。

袁鸿林:很开心,我觉得年纪大了以后有个小孩,这种感觉跟年纪轻的时候有小孩不一样。

女儿一岁多时,袁先生一家迁回到家乡浙江省海盐县。袁先生开了一家从事外贸咨询和翻译的小店,而妻子则开了一家美容店。意识到女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后,袁先生决定关掉店面,全心全意教育女儿。同时他也想到,自己可以利用英语的特长,在带女儿的同时,教教其他学生,顺便贴补家用。通过阅读包括《神童作坊》,《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中外书籍,在总结各类教育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袁先生对于早教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

袁鸿林:小孩子他生下来就要感知外界,实际上就是学习过程开始了。那么问题是你给他学什么,要很认真地研究什么东西适合于小孩子学。语音是思维的载体,所以通过语言训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思维的训练。那么像这种能力就应该在学前重点的核心的地位来从事,包括音乐,它因为是对声的一个感知,所以小孩子也是可以很早就学的,而且可以学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