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新标准中三点引人注目:铁酱油成为酱油的一个新类别,理化指标中新增了3-氯-1,2-丙二醇,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更为严格。
调味品类的新卫生标准将于2008年底前全部报卫生部审批并颁布。这是记者日前从调味品卫生标准修订工作组获悉的消息。
卫生标准制(修)定工作是根据《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实施和开展的,由卫生部法规司和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负责。此次卫生标准的制定及修订涵盖14类食品类别。受卫生部委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联合监督检验机构、研究所、相关协会和企业等多家单位组成调味品标准修订工作组,开展2007―2008年调味品卫生标准制定及修订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霍军生研究员任工作组组长,负责《酱卫生标准》、《酱油卫生标准》、《食醋卫生标准》、《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和《水产调味品卫生标准》等卫生标准的修订工作。
修订旧标准、制定新标准迫在眉睫。现行的酱、酱油、食醋、发酵性豆制品等卫生标准于2003年重新修订并颁布执行,距今已近4年,水产调味品的卫生标准实施也已有两年之久。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卫生标准面临着指标缺乏且不规范的问题。以酱为例,首先是部分类别标准缺失。目前,国内关于酱类标准主要有GB2718―2003《酱卫生标准》、SB10309―1999《黄豆酱》和SB10296―1999《甜面酱》。原有的标准应用范围窄,而国内外市场上酱类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许多品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虽然个别地区有地方标准,但各自为政的企业标准还是占了大多数。比如以水产品、肉类、果蔬等为原料生产的花色酱就缺乏适用的国家标准。其次是相关指标不适宜或缺乏。还是以酱为例,酱类标准只规定了黄酱和面酱的一些指标,市场上大量销售的豆豉酱、辣椒酱、沙茶酱、豆辨酱、柱候酱等均未被列入在内。
调味品标准修订工作组已于今年6月14日、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两轮调味品卫生标准修订工作会议。标准应用范围、定义、分类、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成为标准修订讨论的焦点。
据透露,正在修订的酱油卫生标准与GB2717-2003的主要不同在于:首先,铁酱油成为酱油的一个新类别;其次,考虑到当前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理化指标中新增了3-氯-1,2-丙二醇;再次,随着行业发展,食品安全技术水平提高,对生产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酱油在国际贸易中的需要,正在修订的酱油卫生标准将着眼于修订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等指标数值,设立更高的质量“门槛”。当然,最终技术指标数将结合国际或国外标准、市场样品抽检结果和广泛征询获得的酱油生产企业建议而决定。
有专家指出,适宜的、迎合国际市场的产品标准,将使我国调味品在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权,为生产企业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为监督部门执法检查提供技术依据,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将促使调味品行业不断向更高、更强的水平迈进。
上一篇 油料方面六项行业标准通过审定
下一篇 办公室五种食物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