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河南:水果市场准入制度遭遇时间上真空

admin
检测一个样品至少需17分钟

10月23日上午,郑州市果品物流中心大门口的公示牌显示着各种水果的检测结果:哈密瓜3个,合格;枣5个,合格;苹果5只,合格……检测日期是10月22日,当天一共检测了16个品种,全部合格。

在大门西侧的一间办公室里,常驻该市场的郑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检测人员杜女士正忙着调试仪器,分析数据。案台上摆放着几只残缺不全的苹果、橘子等。

“这个仪器主要是检测水果的农药残留,如果抑制率高于50%,就是不合格。今天上午的检测结果还没有全部出来。”杜女士说,每天上午她和同事的工作就是看看哪个摊位又新进了水果,发现上了“新货”,他们就要抽取样品,带到检测室进行检测,“每天都有上百个样品”。

检测人员的说法得到了市场上商户的印证。来自河北的商户周克祥专门批发梨,每隔四五天就要进一次货。他告诉记者,检测人员好像算准了似的,只要他进货,就会上门,随便打开一箱,采集一只样品带去检测。

从该中心的检测记录本上记者看到,每天有10多个品种的水果接受检测,检测结果绝大部分是合格。有些批次的水果初检显示不合格,复检后大部分达到合格。

10月30日上午,在顺河路黄河市场,郑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检测人员周静向记者演示了一整套检测流程。以苹果为例,从削皮到检测结果打印出来,至少需要17分钟,并且至少间隔3分钟才能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检测。“我们早上6点钟就开始上班,要忙活一整天。”周静说。

边检测边卖,商贩打了时间差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了新的问题:每天上午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很多摊位上的水果已卖出去了大半,这样,即使被检测出来有不合格的水果,也已经流到市场上去了。

一位检测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要求,他们每天早上6点钟上班,可这时很多商户都在市场外面马路的“早市”上摆摊,这种流动摊位不属于他们的检测范围,他们只有等商户回到市场后,才能开始检测,采集样品,编号,然后逐一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往往已过了两三个小时,而这边检测的同时,各个摊位上的水果销售正在进行。即便发现初检不合格的水果,再去制止时,这些水果已经卖出去了很多。

另一个问题是,很多农贸市场外面以及大街小巷、居民小区门口,都有很多流动的水果摊贩,他们方便快捷的特点满足了市民的需求,可在《郑州水果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规定的被检测对象中,记者并未发现此类摊贩在列。那么,如何对这些摊贩经营的水果进行监管呢?

“不要怀疑99.5%的合格率”

目前郑州市区有大中型专业水果批发市场4家,经营水果的农贸市场97家,大中型超市近百家,各类水果经营店400余家,市区日均消费水果在500吨以上。

郑州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负责人崔洁告诉记者,从水果市场准入制度运行的统计数据看,共检测水果样品8472个批次,合格率达到99.5%以上。

这么高的合格率,崔洁说,这并不意外,市民不用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实行水果市场准入后,水果进入郑州市场的“门槛”本身已经抬高,水果在出原产地时就要接受一遍检测,所以在水果市场上第二次检测时,合格率自然就比较高了。

对不合格的产品,将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销毁。连续3次不合格的,将按照水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进行追查,该产地的水果将被列入“黑名单”,一定时期内不得在郑州市场上销售。

截至目前,郑州水果市场尚未出现一起因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追查的事例。

而对于流动摊贩的问题,崔洁说,按照郑州市城市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是不允许这部分摊位存在的,因此也就没有列入他们的监管范围。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多个相关部门联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