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人的肉食主要是牛肉。无论是首都还是小城镇,一年四季牛肉充满市场。每逢节日,在棕榈、香蕉树围绕的草棚前场地上,家家炊火闪烁,牛肉飘香。其中吃得最多的要数烤牛肉。
中非的烤牛肉挺简单。在城镇热闹处的绿荫下搭个小木棚,用来遮凉和陈列烤好的牛肉及木薯团。棚后露天就是烤牛肉的地方。一个半截废弃的汽油桶,上面搁块铁丝编的网孔栅,桶内点燃干柴棍,放在铁丝栅上的牛肉火烤烟熏,到两面变色冒油,就拿到棚内木架上出售。棚内“厨师”看买主花钱的多少,给以相应的牛肉。不论斤两,也没有砧板。“厨师”切割烤牛肉,是将牛肉捏在手指间,另一手拿把锋利的小刀,把刀伸进牛肉下,一拉就削下一片。如此反复,整块的牛肉就变成一片片的。然后把切好的牛肉放在一张纸上,再抓一撮洋葱丝放在牛肉上,撒点盐,讲究些的还要加点沙司或胡椒粉。进城的乡下人和城里的黑人工人、职员、中午时常到这些绿荫下休息,又聊又吃又喝,自有一番乐趣。
这烤牛肉味道如何?我曾亲口尝过。那是在中非一年一度的丰收节上,作为嘉宾,在一家肉品厂的展览棚前,好客的黑人朋友,用塑料小碟子装了刚烤好的牛肉,加一撮生洋葱和一勺沙司硬要我尝尝。出于礼貌我戳了一片牛肉,蘸些沙司,再挑上几丝洋葱一起放进嘴里嚼。嘿,那牛肉嫩而鲜,合着清脆微辣的洋葱和沙司,味道还真不错。连吃了几片,连连点头称好。
原来,这些烤牛肉和佐料还有些讲究。那牛肉直接来自屠宰场,新鲜;选的是牛的肉脊、肋条和腿根肉,瘦嫩,烤时切成1cm左右厚的大片,故外焦里嫩;而生洋葱有大蒜头的滋味,既能去些腥味,又能刺激食欲,再和上沙司或胡椒粉,嚼起来味道就不一般了。难怪这烤牛肉和洋葱就成了中非人最实惠最中意的食品。
喝“刚果亚”在中非,你驱车奔驰在“国道”上,极目之处尽是绿色屏障,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茂密的灌木丛纵横遍布。这热带森林广袤、深邃而神秘,是中非人的生命之源。
当你车过岔路时,你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聚在高大浓密的芒果树下。地上放着一只只塑料桶和玻璃罐,里面装着淡乳色的液体,这就是中非的土酒――“刚果亚”。这是中非人最爱喝的热带饮料,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喜好。因此,“刚果亚”到处可见,几乎是逢村即有。
这土酒是怎么来的呢?它就是热带森林的恩赐之物。只要你,一个外国人进入这种“酒肆”场合,当地人就会十分热情地请你喝酒,跟你聊天。你问他这酒怎么做的,他就会领你进入丛林让你看个究竟。我跟着他在昏暗的树林中转悠,到一处开阔处,只见一排棕榈树倒在地上。这树干形如胡萝卜,根段粗大,树梢细小,树根头被开了个缺口,缺口处楔入一根白色小木棍,树内便不断渗出乳白色的液体,它顺着小木棍滴入塑料筒内。塑料筒内有一两块什么树皮,使白色液体不断冒泡,等流满一筒或几筒就提出来出售。原来这酒是用热带棕榈树汁,经一种树皮发酵而成。棕榈汁纯正甘甜,经发酵又有些酒劲。所以中非人有几个钱时,常聚在树荫下痛饮。一到周末,城里有钱的人到乡下玩,常是行一路饮一路,喝得双眼发红,舌头发硬,仍不罢休。
吃“希尼”中国人常说“吃在广州”,因为广州人什么都吃。而中非人吃得更广更杂,什么飞禽走兽昆虫都吃。其中最令中非人着迷的叫“希尼”。
“希尼”是什么?原来它是蝴蝶卵变成的。它浑身灰白色,头有点红,身子两边有一根根直的“须”,形如毛虫又如蜈蚣,身长约5cm~8cm,中非人称之为“希尼”,是他们最钟爱的美味佳肴。在蝴蝶繁殖季节,森林里出现大批的“希尼”。这时村村户户,不管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个个提着塑料桶满载而归。有时在路上遇上这队伍,他们会拿下桶给人家看战果。掀开盖在桶上的芭蕉叶,满桶是蠕动爬滚的虫。他们回到家里,立即炊烟袅袅,先烧滚水,把虫烫煮,然后加些盐,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剩余部分就用火烤干,待日后城里人来收购。
这一季节能延续一个月,人们天天钻林子,天天吃,天天卖。各处市场尽是成堆的黑色烤“希尼”。这时,阿拉伯人的牛肉摊,常因无人问津而不得不暂时封刀歇业。可见中非人对“希尼”的嗜好到了何种地步。这股“希尼”食潮,直到“希尼”渐少,黑人也抱着肚子说:沙代巴(不行了),才渐渐平息。
我想这“希尼”如同我国的蚕蛹一样极有营养。中非人没有精美的食品,也不具备高超的烹调技术,但是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那广袤而神秘的森林滋养了他们,给了他们乌黑发亮的皮肤、雪白的牙齿和健壮的体魄。
上一篇 水果食用过量也能致病
下一篇 吃什么能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