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垃圾的不是食品而是吃法

admin
最近十年以来,中国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着眼于健康问题产生了非常多的饮食禁区。那么,这些流行的说法是真的吗?安全饮食的真相是什么?中国目前的饮食安全问题现状究竟是怎样的?

用臭氧发生器驱除蔬菜的残留农药,速冻饺子营养全都流失,应尽量少吃,奶油蛋糕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罐头食品里有防腐剂会导致癌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的研究,一方面关注食品加工新技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就是关注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胡小松以科学的数据解析流行的说法。

固定买菜大多安全

胡小松认为,买菜还是要到正规的菜市场固定摊位去。一旦出现问题,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摊位,寻找进货渠道和生产地,能清楚地了解整个供应链,快速地找到问题发生地,有问题的给予下架处理。最典型的就是去年的多宝鱼事件,上海的工商部门调查后得知,来自于山东,以后大家都不吃多宝鱼了,这个损失就很大。

很多人都认为,正规的农贸市场或者超市里买来的蔬菜,它表面会有农药的残留,但是这个比例是多大呢?大家不知道。胡小松说,农药的检出率,不是超标率,检出率已经非常低了。其次,最近五年,剧毒农药都已经基本消失,而变成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更加安全的农药。从目前看,可以相信总体的供应链,到超市、到固定的商贩那儿去买的话,99%应该是安全的。

油炸食品也要吃

传说油炸食品对身体有害,现在的方便面都出现了非油炸的。

胡小松认为,多吃肯定是不对,但是人类对脂肪的需求是必须要有的,尤其像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还包括生病的人,体弱的人。大概一个标准人对脂肪也就是油脂的需求,每天应该在60克的摄入量。

油炸食品已经吃了上千年了,见到油炸的,扔掉,拒绝油炸,也很危险。第二,也不能吃太多。第三,油炸食品有致癌物的说法不确切,目前就是200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位副教授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油炸薯片、薯条当中,有一种物质叫丙烯酰胺,是二类致癌物,薯条、薯片中的含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在目前的风险评估下来说,我们国家即便是高摄入人群,以经常去一些洋快餐里边去吃薯条的北京的小孩,这样一个高暴露人群来讲,风险依然不是很高。那么跟国外几乎顿顿吃的水平相比,也没有达到可怕的风险。这只是警告,就是说少吃。油炸食品当中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一种食品,就是薯片、薯条。比如说油炸方便面,其实是非常低的。

添加剂大多是安全的

在健康行业中,对于食物中的添加剂我们总是认为危害很大,拒绝吃有添加剂的食品,其危害也被传得神乎其神。对此胡小松反问道,防腐剂的作用是防止食物烂掉,防止在霉变的过程当中产生毒素。是被毒死好呢?还是食物不会腐烂坏掉好?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非常严谨的风险判断,证明添加的量是绝对安全的,对人类不会有任何伤害的。

“虽然您给添加剂正名,但是为什么加苏丹红的人,被抓起来了呢?加吊白块的也被抓起来了,加瘦肉精的还是被抓起来了?”记者追问道。

胡小松解释,刚才那三个都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苏丹红是油漆,是化工染料,不能跟添加剂混到一起,这是两回事。

但是所有的婴儿食品都特别标注,“不加添加剂”、“没有防腐剂”,这是因为婴幼儿从出生开始,由于他所有的肌体,包括脏器,肝、肾还没有发育完全,他的抵抗能力都未知,所以对儿童是例外,对婴幼儿食品格外做了这样一些规定。

“垃圾吃法”要不得

胡小松一直坚持他个人的观点:“有一句话,叫做只要是食品,就不会是垃圾,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垃圾吃法就是盯住一种食品,一天到晚地猛吃。在北京大学儿童研究所曾经有一个极端案例,就是某地的一个8岁的小男孩,性完全成熟了,调查他食谱的时候,发现他中午一定要有一个大鸡腿,晚上还吃这么一个大鸡腿,天天如此,这就叫垃圾吃法。”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了解食品的相关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学习一个对食品安全更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