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你的心情现在好吗?

admin

日前,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设于南京路的咨询现场,一位上海市民为患忧郁症的女儿前来咨询,他对记者说:“我现在有切身体会了,全社会都应关心心理健康问题。”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的起草和论证历时两年多,在2001年12月28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5次会议上通过,从2002年4月7日起施行。这个条例共分7章49条,重点对心理健康咨询和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看护、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有关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它重申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精神卫生工作原则,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还强调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要求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

现在有多少人“心情不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疾患开始日益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记者从上海市卫生部门获悉:目前上海有各类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人群约60万,其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约16万,重性精神病9万余名,每年还有不少新发精神障碍者。

为什么“心情不好”者数量众多且有上升之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肖泽萍教授分析,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市民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一些人的价值体系和认知系统不够完善,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能自我调节,渲泄压力,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一般来说,个人的综合素质越高,越能够自我降压。

另一方面,她也指出,随着社会进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精神卫生有了更多的关注。一旦觉察到自己有了“心结”,他们自然就有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就会作心理咨询。

怎样让自己“心情转好”?肖教授建议,心情不好时,要善于自我减压,例如,运用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来修身养性。医疗机构则根据病情,由重到轻地对精神障碍患者施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最重要的治疗,是要让这些人重回社会怀抱,用全社会的接纳和宽容,实现“社会康复”这一精神卫生的最终治疗目标。

“社会康复”同样也是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希望,他们是另外一个“心情不好”的群体。在咨询现场,一些家属也一吐苦衷:社会上一些人还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偏见歧视,患者往往得不到求学、就业、医疗费用等方面的足够帮助。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也能帮助患者家属的心情好起来,例如,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条例作了分门别类的明文规定,此外,如果患者按条例减免费用后仍有困难,还能按照国家和上海的有关规定申请医疗救助。患者病愈后有权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权求学应试就业。给精神疾病患者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记者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