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患病时,乐观者注意情绪调节,悲观者往往消极沮丧。显然,前者容易康复,而后者对消除病情不利。当代心理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时,需要有战胜疫病的信心,这样可有效地调动机体内潜在的免疫力量,促进早日康复。这种心理上坚信自己能战胜疾病的信念,有学者称之为“心理免疫”。
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相关
英国皇家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4750名癌症手术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注意精神调节,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者,10年以上存活率达31%;而那些精神沮丧甚至绝望者,绝大多数在手术后不久即死亡。有关专家指出,患病后讲究心理免疫的人,之所以能战胜疾病获得康复,是因为精神因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研究表明,精神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另外,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起作用,其中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T淋巴细胞减少,且会抑制巨噬细胞的作用,此种改变则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事实说明,在病魔面前,心理防线一旦崩溃,则后成为疾病的牺牲品。
树立抗争精神,可战胜疾病
美国医学专家迈弗里德曼研究发现,敢于与疾病抗争的人,之所以能够延长寿命以致获得健康,与人类本身内在的精神潜力密切相关。因人类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能直接干预机体抗病能力,特别是增强对疾病的耐受力和抵抗力。全国各地抗癌俱乐部的很多乐观抗癌成员,战胜病魔康复的许多动人事迹,说明了抗争精神确实是战胜疾病的武器。缺乏抗争精神,不良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大脑和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减少体内固有的杀灭病毒病菌的能力,导致机体内有抗病能力的分泌物大量减少,结果病人在病魔的进攻下,很快失去抵抗的防御能力而断送了生命。
爱心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曾有一位名人说过,善良的爱心“是人生之花,是精神的高尚产品”。最近,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马斯瓦格纳说:“多年来,医学忘记了爱情是疾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非常不对的。”爱心能使人健康,有一定科学道理。因为,人的情绪是由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所支配,大脑皮层对情绪起着控制作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临近部位存在着“快乐”和“烦恼”情绪中枢,当爱心给了病人温暖,可在下丘脑、垂体的作用下,使人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分泌增加,各器官彼此协调,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因此,充满爱心的的人,能使自己的免疫系统得到加强,有利于抗病或不易生病。而患病者由于得到了亲人和朋友的关心照顾,再加上合理的治疗,就更有利于健康。其机理仍在于患者经常获得良性刺激,使大脑皮层及神经体液功能处于平衡状态,进而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呈良好状态,随之,人体的免疫力也得到增强。
总之,心理免疫对于疾病防治至关重要。病人要树立抗病精神,依靠科学和信念,调动机体抗病的能力,战胜疾病。家人、亲友和医护人员,要有一颗善良的爱心,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耐心开导、劝慰,帮助患者筑起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遵医嘱,妥善施治,必将出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