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甜味的喜爱是一种本能,因此在饮料中甜味“一统天下”是可以理解的。传统上,饮料中需要添加大约10%的蔗糖才能产生比较满意的甜味。 对于那些低成本的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来说,由于蔗糖的添加量大,所以它是饮料配制中最主要的成本因素。如果能够减少蔗糖的用量,而又保持甜味不变,自然是企业所梦寐以求的,因此糖精等合成甜味剂就应运而生了。它成本低廉,很快便风靡了全世界。 糖精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也不产生热能。而消费者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糖精,认为它是一种“合成”物质,不是食品中的天然成分。美国早已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糖精。按照我国的规定,如果添加了糖精,生产者应当在成分中加以注明,而企业并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些规定,更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担心肥胖问题,对饮料中的蔗糖也感到十分不安:喝一大瓶1.15升的可乐,就相当于吃下去120克白糖,相当于吃下去两碗米饭!此外,人们还盼望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和不引起龋齿的甜味剂,让人人都能尽情地享受甜味之幸福。 食品科学的发展满足了人类的要求。目前在食品工业中经常使用的“非糖甜味剂”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及植物中提取的甜味甙类、氨基酸合成而成的肽类甜味剂等等。这些新型甜味剂不仅安全无毒,而且不会造成肥胖、龋齿、不升高血糖,甚至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低聚糖类甜味剂还是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因子。新兴的“低糖饮料”或 “无糖饮料”,正是这些新型甜味剂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