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151家超市从8月10日开始的“零利肉”行动遭到夭折。据报道,当地部分超市已撤下“零利肉”海报,提前结束“零利肉”销售行动。
这个结局是意料之中的事。
平心而论,面对猪肉价格狂涨的新问题,重庆151家超市单店联手实行“零利销售”,出发点难能可贵。因此,当这个消息一传开,就受到一些媒体和民众的喝彩。那么,一宗益民利民的好事为何难以为继?
参与零利销售行动的商店就直言不讳:单店每天要让利近千元,还引发当地农贸市场猪肉价格下跌。事实不言而喻,零利销售使企业非但赚不到钱,还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
其实,在重庆“零利肉”行动背后,更重要的因素是行政驱动。准确地说,“零利肉”联盟出现,是“拉郎配”的结果。比如,是重庆市商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51个单店联手实行“零利肉”行动。而在当地超市顶不下去撤回“零利肉”销售海报后,又见重庆市商委发出“呼请”,要求“将此公益进行到底”。不难看到,在“零利肉”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是重庆市商委一片苦心。
商委的“零利经营”苦心为何不被商店领情?要弄清这个问题,其实是要廓清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常识告诉人们,企业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外资乃至个体企业,都无一例外地讲要赚钱。不讲赚钱,企业就不成为企业。问题在于,面对不同时期、不同销售对象、不同的经济实力,企业赚钱方式往往不同。在民众困难之际,有的企业以“零利”甚至略赔本做生意,既体现企业的“民心”,也体现企业的深谋远虑。不管企业以何种方式经营,其赚钱的宗旨不会改变。道理也很简单:企业不赚钱,就无法发展,更会遭遇许许多多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年代提出“零利”销售就有“强人之难”。
“零利肉”行动之所以“零”不下去,还有一个原因,是行政行为与企业行为的错位。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只能当“裁判”,比如像某些打着协会旗号搞串通涨价行为,就有触犯法律之嫌疑,就需要政府出面干预查处。这种“裁判”非常必要。但是违背经济规律,用行政手段去组织企业搞“零利”行动,用“拉郎配”方式搞降价活动,就超越了政府部门的职能,就是个长官意志问题。而这样非但不会出什么成果,还会因此而影响政企的正常关系。早些年,一些地方用“拉郎配”方式搞什么“万亩蕉园”、“万亩荔枝园”、“万亩波萝园”等等之所以失败,个中原因过多的体现行政手段,违背农民自愿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
控制猪肉价格上涨,是上上下下都要面对和关注的事情,但是,作为处理一地经济现象需辩证看,既要看到猪肉价格上涨,某些企业实行垄断经营的人为因素;又要看到生猪猪源缺乏这个主要原因。一个地方一旦猪源供应短缺,那么,要把猪肉价格迅速降下来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治理猪肉涨价问题,根本的是要促进生猪生产发展,注重防治猪疫症传播,加强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而今,国务院已出台相关的文件,为全国控制猪肉价格指明方向。全面落实国务院指示,才是最可靠的控制肉价措施。
“零利肉”联盟的瓦解又一次让人们领教了“拉郎配”的滋味。
上一篇 春季吃韭菜可以提高免疫力
下一篇 邮寄中秋月饼有禁限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