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渐近尾声,开学日趋临近,某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隐疾也爆发了出来,“开学恐惧症”正成为困扰学生和家长的“拦路虎”,也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据了解,在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医院心理门诊接待青少年心理障碍咨询人数明显增多。
照常理推断,经过假期的长时间休整以后,学生本当斗志高涨、激情满怀才对,怎么会患上“开学恐惧症”呢?看看一项调查显示的某市中学生暑期的各项消费总和,就不难得出其中的因果联系了。据近日新华社报道,暑假尚未过半,天津市某些中学生的各项消费总和已超过了万元(其消费内容不外乎吃穿玩等),这种现象在天津市的中学生中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说,正是假期里过于安逸的生活,正是吃喝一掷千金的悠闲,正是家长打造学生大款的误导,正是孩子提出愿望、家长都会尽力实现的宠爱,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病症,才有了学生不想上学、畏惧上学、逃避上学的“开学恐惧症”的产生。
假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形成了鲜明反差从而导致的心理问题,称为“开学恐惧征”,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不难想象,在家长溺爱中享受无忧无虑的假期生活的孩子,在游乐嬉戏方面花费了过多时间的学生,必然会耽于学习。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孩子由于暑假作业未完成、对新学期紧张、迫于中高考的压力等因素对到来的学习生活缺乏必要心理准备,安逸、闲散惯了之后想到开学后紧张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造成了对开学存在心理阴影,严重时就导致了“开学恐惧症”。而相当一部分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丧失殆尽;有的在假期里过惯了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还有的学生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担忧学校人际关系等,这些已知的与未知的矛盾重叠交织在一起,更是在为“开学恐惧症”推波助澜。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针对“开学恐惧症”,如何积极应对,如何亡羊补牢,如何未雨绸缪?这一阶段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比物质准备更重要。有关专家建议,缓解开学恐惧的关键,首先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学习和放松的关系,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给孩子以信心,让其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其次,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事实,要针对“孩子常常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贪睡不能按时起床”的生活习惯,及时地加以纠正和改变,让孩子的心理尽快从“放假”中挣脱出来,以便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至于如何具体做好入学前的适当调节。首先,家长可在开学前适当帮助孩子加以调节,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长假最后几天,对孩子的心理状态、生活内容等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保证孩子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以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其次,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就孩子在开学前如何模拟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其制订作息时间表,要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如果孩子一时无法适应,则需要家长的循循善诱,需要家长予以适当的监督。此外,家长还可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情,适当减轻孩子的思想负担;同时向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使孩子回校后能有较好的适应条件。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开学之初,老师与家长应注重减轻孩子压力,老师应多和孩子进行暑假心得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
当然,以上做法只是消极的应对措施,要想从根本上遏制“开学恐惧症”,家长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该一味地纵容孩子,尤其不能用金钱、物质奖励去刺激孩子过度消费。而是应向孩子说明高消费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以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心态。同时,家长及学校也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应和孩子一起分析对学校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而针对不同原因进行疏导,也可以适当配合心理咨询,要让孩子减少恐惧感,让其对学校生活充满信心。
上一篇 别老说工作生活没劲
下一篇 男性不应该陪伴妻子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