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支持性心理治疗

admin

所有心理治疗都给予病人某种形式和某种程度的精神上的支持。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这种治疗便叫做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者提供的支持主要有下述五种成分:(1)解释;(2)鼓励;(3)保证;(4)指导;(5)促进环境的改善。这些成分可以在概念上加以区分,而实际上却是互相密切联系着起作用的。

疾病对人是一种威胁或危害,同时,它又是不直接依病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病人往往多少有些不安全感。不安全感本身对病人构成一种新的危害。它可以破坏病人稳定而愉快的心情,造成焦虑、疑虑和恐惧,也为有关疾病的错误观念大开方便之门。不良的心情往往造成病人身体功能的紊乱,阻碍疾病的康复,它还使自我感觉恶化,使疼痛加剧。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患病造成的不安全感的有效“拮抗剂”。

疾病可以妨碍一个人执行其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社交和操持家务等,这在慢性病人身上尤其突出。破相和残疾可以导致严重的自我贬值,使人丧失自信和悲观失望。对于这些病人,支持在于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潜力,鼓励和指导他们循序渐进以达到某种目标。

除了躯体患病以外,需要支持的情况还很多,如失恋;、失业、考试落第、亲人死亡、夫妻感情危机,以及各种生活事件造成的挫折和失败,损失和不幸,都需要支持。精神障碍病人一般也需要支持。

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保证还是解释都应该实事求是,言过其实即使暂时有效,将来迟早要出问题。

解释过多不仅没有必要,甚至还有害处。“知识就是力量”这话对社会来说是完全正确的,对于个人却大可怀疑。知识渊博而丧失生活勇气的人大有人在,有些病人医书看得愈多,顾虑也愈多,而病人清楚地知道顾虑多端对健康不利却无法摆脱。可见,知识只是工具或手段而不能成为个人的动力。医生要懂得,病人对医学知识的渴求,或者“打破砂锅问到底”,往往是对疾病对于担心害怕甚至是疑病症的一种表现。

只有当心理治疗者心里很明确,他希望病人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鼓励才是有效的。大多数慢性病人需要长期经常的鼓励,结合生活或疗养中的具体处境和实际问题给予鼓励最为有效。含糊笼统的鼓励作用不大。尽管病人的病情和处境千差万别,需要鼓励的情况主要不外两种:(1)在跟自卑作斗争的过程中,加强病人的自尊和自信。(2)当病人犹豫不决时,敦促病人采取行动。治疗者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或病人过去成功的实例进行鼓励。不要鼓励病人去做他实际上办不到的事,这样的鼓励可以起相反的作用,即挫伤病人的积极性,降低病人的自信心。

所谓指导,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告诉病人如何对付疾病,如何安排休养生活。另一方面是帮助病人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特别是因患病而带来的若干新问题。

谈到改善环境,指的是病人的社会环境,这主要也是人际关系问题。从人际关系中除去不初因素,在病人的生活天地里增添某些新的有利因素,这两个方面是同样重要的。帮助病人与家属或同事领导进行协商或展开谈判,调动病人配偶的积极因素(必要时可安排家庭治疗),鼓励病人学习某种技艺或社交技巧、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如老人或残疾人俱乐部),都是可行的。过分牺牲家属的利益而迁就病人,往往对病人来说适得其反,这是值得注意的。

不论用什么方式给病人以支持,最根本的是了解。可以说,了解本身对病人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如果缺乏了解,保证、解释和鼓励等等都可能归于无效。

暗示是医生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只要医生的意图或建议以含蓄和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说是一种暗示。因此,有些作者把暗示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本书为了讨论的方便,另有专题讨论暗示治疗。

引导或允许病人把压抑的情绪尽可能无顾忌无保留地流露出来,叫做宣泄(catharsis)。这在本书中也有专题讨论。实际上,不太显著的宣泄在心理治疗交谈中很普遍。因此,有些作者把宣泄也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一个成分。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有下述三个问题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1)就一次支持性心理治疗而言,重要的是要防止含糊笼统的支持,也就是谈话要有重点,要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交谈。

(2)对于慢性病人,支持性心理治疗要有计划性。隔多久做―次支持治疗,每次治疗花多长时间,整个疗程持续多久,都应该有周密的计划。在进行过程中要定期回顾总结,还要设法调动其他人的力量,如家属或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由于病程迁延,往往要考虑在治疗一定时期后由通科医生或精神卫生护士接替心理治疗工作。

(3)病人不合作很容易引起治疗者的注意,但过于顺从而掩盖了的病人的依赖心理,却往往被忽视。病人主观上不努力,不按医生的建议去做,而在心理治疗交谈中却非常“听话”,或对医生的支持特别感兴趣,都是依赖的常见指证。防止依赖在于一开始就要强调主动性和实践,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病人对医生建议的执行情况并及时与病人商量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加强具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