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在异乡战胜孤独感(图)

admin

对于从未在异国漂泊过的人来说,他乡是一个美丽的梦。但对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来说,这个梦却不一定美丽。当一个人走过很多地方,有一天回首往事,他或许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也或许会说,幸亏当初,方有今日。那一正一反的态度里折射出生存的悲喜两极,而在那两极之间摆动的指针又是什么呢?

人在异乡要过三关

人在他乡最难解的就是孤独。跨越孤独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因为人天天说话,所以很少有人对自己的说话能力有特别的喜悦,但当你进入一个讲不同语言的地方,你会突然发现,能够用语言和别人沟通居然是那么一件引以为豪的本事。在他乡,你好像又回到了呀呀学语的童年,但这个迟到的童年却很苦涩,因为你无法通过倒地大哭来达到你急切的需求。于是,你只能拼命从牙缝里挤出那连自己都听不太懂的外语,来谋生存。跨越孤独的第二关是正确对待自尊失落。能够出门到他乡去的人,大多在故土小有成就。做官的早就习惯于被人奉承,做学问的不管学问多大总被人称为老师,做生意的就算小本经营也是个老板。但到了那个讲外语的他乡,要说让外国人一见面就尊敬你,有点不太现实。于是,起初你只能夹紧尾巴做人,成天在脸上堆出不自然的笑容。有个早年从上海到美国去谋生活的中国博士一本正经宣告一条他发现的定律:中国人要在美国站住脚跟,需要10年光景。跨越孤独的第三关是身份关。据说30年前外国人移民到美国,下飞机办的第一件事是按指模、拿绿卡。到了“911”以后,在美国人的蓝眼睛里看出来的外国人个个都有点像拉登。于是绿卡将外国人分了类,没有绿卡者好像低人一等。但只要你没有把身份“黑”了,至少还有希望。如果你把身份“黑”了,在美国的生活其实就和老鼠差不多。最近接二连三地发生华人在美国自杀事件,其身份多是“黑”了的。

克服孤独融入当地

人在本质上是群居的社会人,不管到哪里,都需要和人沟通,融入当地的社会。如果和他人出现沟通障碍,孤独的阴影就向你靠近。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的最重要手段。如果出现语言无能,你必定会感到孤独。而所谓自尊,原本是个体能力的体现。如果你能将自己的独特才能尽快展示,你很快就会获得他人尊敬,你的自尊恢复也就不难了。至于身份问题,那是和人类集体潜意识内的恐惧心相关的。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对面临生存威胁的人群来讲,信任有身份的同类是独一无二的选择,而这种群体恐惧心也不是任何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除了以上三点外在的原因以外,个体情绪的敏感性也是造成孤独的原因。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反推,要在这个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全然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难。

在生存压力下努力进取

要解除孤独也很简单,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你能够吗?”如果你发现自己在语言上无能,那么就努力突破语言关。有很多人到国外多年依旧龟缩在华人圈里,不敢讲外语。我在这里有个好方法帮你突破外语关,叫做“胡说外语”。有人很不喜欢这种说法,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在他乡十多年依旧只会胡说外语。只要胡说,你就能够开始和老外交流;只要胡说,你就会发现老外其实很愿意听你胡说。

要想得到自尊,核心的问题也还是那个:“你能够吗?”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多能,任何退缩都会造成更大的挫败。说实在的,因为生存竞争的压力,有不少人变得连孤独都没有时间了。孤独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我们有时听说某某富翁因孤独而自杀,但那种类型的孤独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没有现实意义。与其贫病交加地孤独,你为何不选择在奋斗成功后再孤独呢?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下,我们不必把注意力花在风花雪月式的孤独上,而应该积极进取,努力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一个谋求成功的人,尽管你可能依旧孤独,但至少你是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