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乏力、头晕嗜睡、害怕上班、食欲不振……这都是以往的长假过后大多数人的身体状态。据专家称,“节日综合征”袭击亚健康人群。前不久,在中国启动的“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症候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20个人中,仅有1人处于完全健康状态。除患病人群约占20%以外,亚健康人群高达75%!因此,自我应有意识地调节,特别在即将放的五一假期中注意规律生活,以免成为“节日综合征”的受害者。
熬夜熬乱生物钟
亚健康康复中心的陈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人们的生活来说,休息是一种调节剂,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5-7天的休息都是一个合理的范围。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环境适应问题。主要还在于个人自我心态的调节。有的人会休息,探亲访友、聚会娱乐一样没耽误,自己也休息好了,到上班时精神焕发,而有的人对休假没什么安排,一放假把原来的生物钟全打乱了,喝酒、熬夜,假期结束了,人也精疲力竭了,原来亚健康的隐形状态就容易在假日后成为疾病,打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从事IT业的李先生说:“平时工作很忙,就等着放上几天假时休息休息。活动无非是和朋友喝酒、吃饭、打牌、在家中看电视、上网。按以往的经历,几天下来并不轻松,头发涨,浑身疼,胃也不舒服。”
按医学专家、心理专家分析,李先生这种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很可能就属于亚健康状态。如果这时在假期不及时调节,继续“积劳成疾”,就会出现上述反映。专家称:亚健康虽然指人的机体无明显疾病,但已有各种程度不同的致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比正常人群更易发展为病态。
“节日综合征”只是导火索
陈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位年届不惑的中年人,原来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岗位工作,后来,他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成了白领人士。他深感压力之大和竞争之激烈,只要稍有不慎,就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从此不得不承受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由于社会地位改变,他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起来了。可是事与愿违,近年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失眠,做噩梦,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变得烦躁不安,动辄发火,有时甚至什么事也不想做,似乎已经心力交瘁。就医时大夫告诉他,他的身体已经面临着亚健康状态的危险边缘,他对此却很惘然。
由此可见,由“节日综合征”而引发的种种不适只是造成人们亚健康状态的导火索,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日益成为诱发疾病的“隐形杀手”。
安排作息调整饮食
专家指出,预防和消除“节日综合征”,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保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平时有病,都知道去看医生,按医嘱去做,一准儿没错。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大夫开出的“处方”。节日喜庆亦应如此。佳节庆贺,喜不胜收,顺理成章。可如果“肆无忌惮”,就会适得其反。为了过个欢乐、健康的五一假期,不妨给自己开个“处方”。有道是,心诚则灵,只要持之以恒,当能修得“正果”。
以下为一朋友的“保留节目”,效果不错。需要说明的是,四剂药需结合服用,不得间断、偏废,万请勿忘。合征”袭击亚健康人群。
第一剂:“吃得好”
适应症:节日胡吃海塞,饮食无度。
主治:节日富贵病、莫名症(俗谓“吃饱了撑的”)。
禁忌:“挑肥拣瘦”,暴饮暴食。
用法:一日三次(餐),配合饭后百步走。
要求:食要八分饱,酒要三分饮,鱼肉适可止,清淡总为上。
配料:节日食品,蔬菜水果为主,鱼肉海鲜为辅,酒少许。
药引子:少吃一斗不多吃一口。
第二剂:“时钟宝”
适应症:生物钟紊乱,精神恍惚,头脑昏天黑地。
主治:节日“疲劳症”(又曰“打肿脸充胖子”)。
禁忌:“无头苍蝇乱撞”。
用法:头脑里装上一杆“有星的秤”。时钟,早、中、晚各一次,定时修正“准星”。
要求:劳逸结合,身体为上,早睡早起,守时守规。
配料:带记时、闹铃提醒的手表。
药引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时间的主人,不做时间的奴仆。
第三剂:“心绪宁”
适应症:心浮气躁,六神不安,宿命迷信。
主治:节日“心理负担综合症”(亦称“横路敬二的心病”)。
禁忌:把过节当成任务、一成不变的模式。
用法:早晚各一次,用脑用心服用。
要求:不凑热闹,不听流言,不打“无准备之仗”。
配料:户外小憩,漫步绿草,休闲悦目,心静如水。
药引子:心静自然凉。享受假日,享受生活。
第四剂“玩的乐”
适应症:沉迷不拔,挂赌失神,乐极生悲。
主治:节日“麻将症”、应酬“抹不开面儿”、为朋友“两肋插刀”。(昵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禁忌:意气用事,聚众豪赌,快乐无穷大。
用法:全天候不定时,各尽所能,按需服用。
要求:事先约法三章,事中严格自律,事后对照反思。
配料:各种健康娱乐品,公共活动场所,娱乐工具。
药引子:开心第一,“重在搀和”。
上一篇 有趣的“安慰剂效应”
下一篇 职场受挫后怎样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