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让大学生的心田洒满阳光

admin

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要求各高校从今年起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在全省构建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

大学生缘何心理疾病频发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突出地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专家分析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情感困惑和危机。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其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此外,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等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帮助大学生走出认识误区

在采访中,一些高校教师告诉笔者,由于我国心理学发展较晚且发展速度缓慢,加之社会及学校心理教育方面存在偏差等原因,许多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有严重误区,这其实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需要迈过的首道“门槛”。

大多数的“大学生病人”普遍对心理疾病认识错误,不是不以为然,就是视为恐怖的精神疾病,甚至觉得看心理医生就意味着得承受他人歧视的眼光。因此,进行心理咨询或救助的大学生仍是极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对心理治疗产生误区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我国心理学科不够发达、社会重视不足。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数字,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10个精神科医生。而美国每百万人口就有550个心理学家,157个精神科医生。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心理医疗在技术上和环境上还赶不上国外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全社会对心理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学校严重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这给高校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近年来发生的“硫酸泼狗熊”、“铊中毒”等一系列大学生不良个案中,多数都是因为学校片面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不够,使得这些看似优秀的年轻人发生了严重的人格偏差。

专家们呼吁,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心理疾病绝不是精神疾病。作为“病人”,首先要自己愿意治疗才能起到效果,才能解决具体问题,释放心理压力。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卫生观念,敢于正视自己的心理疾病,去看心理医生,这样才能真正征服心理问题,让自己健康爽朗起来。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