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是第16个全国助残日,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目前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扶助,而残疾人朋友和心理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加大对残疾人心灵的关注。
在整个残疾人扶助计划中,残疾人心理咨询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卑和孤僻是残疾人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扰
从事残疾人工作已有14年之久、年过五旬的肢残者张汉威非常坦率地说,身体的残疾导致了残疾人特殊的心理特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张汉威说:“我自己是个残疾人,接触过的残疾人也数不胜数。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残疾人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很敏感,而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接受度不高,有人甚至觉得残疾人有损城市形象。我就尽量逃避社会活动,特别是健全人圈子内的活动,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参加,否则无异于自讨没趣。”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耿文秀认为,对于残疾人来说,心理上的健康比身体上的康复更为重要。她介绍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社会活动范围的限制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欠缺,不少残疾人在心理上处于“自发状态”,主要表现为:缺少朋友,久而久之滋生孤独感;注意力过度集中,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时常认为自己很多余,情绪不太稳定,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总之,自卑和孤僻是残疾人共同面临的心理困扰。
“热线”尚需规模效应,残疾人期盼“精神脱贫”
目前我国有大约6000万残疾人。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生活、康复、就业等物质保障。
但这显然还不够。张汉威告诉记者:“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有时突发奇想,想为残疾人主办一些心理专家报告会,但心理专家虽多,真正专门研究残疾人心理的专家却很难寻觅。我非常希望政府能帮助残疾人建立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中心,以帮助更多残疾人在生活脱贫的同时,达到精神脱贫。”
上海浦东残联一位多年从事残疾人工作的退休人员陆理常也对记者表示:在我国有残疾人法律援助中心,有残疾人活动中心,但唯独没有残疾人心理咨询中心。残疾人需要生活上的保障,但更需要心灵上的理解和沟通。
目前全国类似刘剑英心灵热线这样的残疾人心理咨询组织已零星发展起来,但这些热线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隐蔽性,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作用力和影响力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群体的需求。
对此耿文秀教授表示:这些民间自发的残疾人心灵热线正是残疾人心理咨询的雏形,今后社会各界在从经济上扶助残疾人的同时,应更注重为残疾人的心灵“导航”。太原小伙刘洪:一字几叩首,著书数万言美国残疾人事业带起“无障碍经济”。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
上一篇 择偶时最常见七种心理
下一篇 总怀疑自己有病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