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心理药方有助“灭火”

admin

医务科接待工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医院的形象,处理不好与来访者的关系就会激化医患矛盾。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妥善对待不同的来访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对待情绪暴躁的来访者

情绪暴躁的来访者主要是患者本人或患者的家属,他们来复印病历或投诉时言行皆显得粗鲁、敌对。如说脏话粗话,声音高亢,面有愠色。若工作人员与之不恰当答话,容易激发其更多的愤怒。处理好与这类来访者的关系是医务科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对策:首先不要直接回答、回应来访者的提问或牢骚抱怨。来访者在情绪激动时往往缺乏理智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时工作人员任何理智、礼貌地回应都可能造成火上浇油的后果。用沉默对待来访者的抱怨,使其情绪稍稍平静。然后让其坐在位置较低处,而工作人员坐在位置较高处来处理问题。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让来访者产生一些自卑感,从而降低其暴躁的情绪,有助于让其恢复冷静。

如果暴躁者是患者家属,而患者本人因为疾病或者其他打击而心情抑郁,进医务科后呈呆坐、沉默等状态,这时工作人员可以避开其家属的吵闹,转而关注患者。例如给患者以关怀,询问患者感受,给患者倒杯热水等,其家属看到工作人员如此热情关心患者,容易被打动,从而对工作人员产生好感或感激,暴躁激动的情绪也就随之减少或消失。

二、对待喋喋不休的来访者

来访者滔滔不绝,也是令医务科工作人员颇为头疼的事。这类来访者往往以复印病历为目的,但却说了许多与其来访目的无关的事情,包括个人私事、感受、遭遇等。这种情况,如与之交流,则可能引发更多的话题,致使来访者更加喋喋不休。

对策:首先,不宜轻易与之搭话,避开其话题直接询问来访目的。然后默默为之办理相关事宜,完毕即请其离开。不少来访者只顾自己说话,往往对工作人员的询问充耳不闻,这时不妨大声提醒其几句,较强的声响刺激容易使患者停止思维,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事件上来。

三、对待抑郁自卑的来访者

不少来访者容易表现出抑郁寡言的样子,这种情况往往与患者的疾患、年老、生活事件打击等有关。例如久治不愈的患者,患有老年痴呆症者,农村患者等等。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其常见表现有:处事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下降,自卑自责等,这类来访者容易对陌生人产生明显的怀疑和戒备。如果是来投诉医疗服务质量,这样的来访者就不好处理了。因为抑郁的症状,工作人员不容易准确、高效的从其口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对策:首先给来访者以热情的服务,例如微笑服务,给其倒杯水,请其坐在位置较高的椅子上,从心理暗示角度让来访者感觉自己的地位及正在被尊重。工作人员宜以随和的态度,热情地和来访者交谈,消除来访者对工作人员的敌对情绪,获取来访者的信任,以便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四、对待多疑戒备的来访者

这类来访者一般对医学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够充分,一旦康复程度不如预期的快,就怀疑医生的技术、治疗方案有问题,怀疑医生没有尽到职责,因而产生明显的多疑、戒备心理。

他们来医务科往往都是为了投诉医生,同时也常将戒备心理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因此对医务科工作人员处处设防,害怕工作人员偏袒医生。这样,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分清情况,容易展开错误的投诉调查。

对策:对待这类来访者,首先要清楚他投诉的原因,尤其是他患的疾病,询问他的病情,初步判断来访者投诉是否具有合理性。当来访者的投诉明显是因对医学知识误解产生的,可以向来访者讲解其所患疾病的医学常识,从根本上化解其心中的疑虑。工作人员在实施认知领悟治疗措施时,必须拥有足够的医学常识,如果对该疾病不够了解,可及时电话咨询相关医生或专家,然后再向患者说明情况。

如果来访者的投诉确有调查的必要,则要给来访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严肃处理相关问题,向来访者展示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以此消除患者的多疑、戒备心理,避免来访者产生更多的埋怨及其他消极的私人处理问题的行为,如报复医护人员等。

总之,医务科工作人员对待来访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加以判断和区分,以便采取适宜的方法有效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医务科在日常工作中开展适宜的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医务科工作者不仅要懂管理,更要懂得医学、心理学知识,如此才能在赢得来访者口碑的同时,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