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考生等录取阶段心理问题高发

admin

“考完了!解放了!”这是很多高考生以及家长的想法。心理专家提示,考后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井喷”时期。一中心东院心理卫生科的黄质诚副主任医师表示,去年这一时期该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每天都能接到十多个考生打来的咨询电话。

黄质诚表示,高考之前考生出现忧虑和紧张的情绪似乎大家都能理解,也都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及时关注、疏导甚至是得到了心理医生的及时干预。而一旦考完,就很少有人再想到考生的心理问题,造成考后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成为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尤其是分数下来之后,考试发挥不理想的学生,最容易情绪低落、灰心丧气,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等录取阶段心理问题高发

高考前承受极大压力负荷,考后突然彻底释放,易形成很大心理落差。等候成绩、等待录取通知是考生最敏感的等待阶段,很多考生由于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失眠状态,陷入日夜不安的等待中,即心理学上所谓的“期待型焦虑”,部分考生为此不得不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这其中,成绩好的考生往往更担心自己的录取情况,易出现中度焦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易情绪低落、悲观甚至轻生。

一般来说,心理应激反应在考后两周内能缓解淡化的属正常反应,但持续时间过长便会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出现睡眠质量差,如失眠、乏力、没精神,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等。这些症状若持续两周以上,或呈进展性反应,同时伴有抑郁、恐怖和敌对症状,家长便要提高警惕,带孩子提早就诊。

孩子心病和家长有关

黄质诚说,其实考生的“心病”与家长不无关系。大部分家长在考前和考中会尽力从饮食、环境、心理等各方面为孩子做好服务。高考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对考不好的孩子表现出失望的情绪,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到承受着压力。

作为考生家长,无论孩子考得怎么样,都不要埋怨和责备。现在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实,同时帮助孩子选好志愿,不断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家长不妨在高考后多陪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还可以与孩子谈心、聊天,帮助孩子减轻思想包袱。如果考生在考后很难恢复生活规律,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可找心理医生咨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找回“遗弃”的兴趣

高考后考生究竟应该做些什么?黄质诚建议,考生可以在这个暑假找回“遗弃”的兴趣。如果感到紧张、焦虑,考后放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出外旅游。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性学习”,比如看些文艺类书籍等。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打打球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因为高考,绝大多数考生几乎把兴趣都搁置在一边了,高考结束了,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比如看电影、画画或者参加体育活动,这样过得比较充实;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选择短线旅游。除此之外,考生也要在心理上做好两种准备:预计成绩比较理想的考生,可以设想一下如何迎接即将来临的大学新生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预计考砸了的同学,也不要成天垂头丧气,要让自己坚强起来,面对现实。

过分放松反而有害

从考试结束到录取结果公布往往还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待过程中的未知性很容易使考生产生焦虑。焦虑实际上是一种高压后漫长等待中的应激反应。应该了解,高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毁灭或者辉煌,充其量仅为某一阶段的失败和成功。考后一定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保持一个平和、健康的心态。

高考结束后,考生适当地放松一下是有益的,但沉溺于完全的所谓放松状态,比如有的考生沉溺于网吧,有的考生酗酒,也有的考生夜以继日看光碟等,这都对身体有害。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平衡体,绝对的放松和紧张都可以打破这种平衡。不但对其身体健康不好,也往往会在心理上形成空虚、麻木的精神状态,导致其正常心理状态受到破坏。

考后五种问题高发

从一中心心理卫生医院接听到的热线分析,高考生“考后心理危机”主要有五种:一是自责,出现这种心理的考生,整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反复咀嚼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二是愧疚,觉得对不起家人、老师;三是抱怨,抱怨为什么一些知识点老师没复习到等等;四是放纵,过度地宣泄情绪;五是失落,高考后,有的考生反而会感到茫然无措,心里空荡荡的,这种失落心理会使他们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寻求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