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性格遗传的双重性

admin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句话是对性格最好的描述了。人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在感受性、耐受性、反应性、情绪的兴奋性、抑制力上有所不同,为什么有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不怕挫折、脾气急躁、感情容易外露;有的人观察敏锐、情感细腻、多愁善感;有的人善于忍耐、缺乏生气、性格内向;又有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兴趣容易转变。

人们不禁要问,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人的性格是不是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遗传呢?

不可否认,任何生物都能把自己的特性遗传给后代,这就是说性格也可以遗传。最近,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们第一次用基因来解释和判定人的性格,发现那些不安分守己、富于冒险的人,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与其性格密切相关,这为研究性格的形成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人体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能够在大脑中构成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人的神经元表面,接受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从而持续地引起人们追求新奇的愿望。多巴胺在人脑中起化学信使的作用,可使人产生情感和感受欢乐,D4DR基因有调节多巴胺的功能。

尽管这是科学家们从遗传因素上来解释性格形成的一个新发现,但是,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后天条件,如环境、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如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作为个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独特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

有些家长担心小孩性格内向,容易受人欺负,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性格。性格是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不能改变先天因素,但可以在后天的现实生活中不断改变和完善,建立一个和睦、轻松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夫妻关系等,有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