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今天你进行“信息节食”了吗?

admin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无形财富,是战略资源,但大量无用信息堆积则是灾难。“信息污染综合征”正悄然侵袭并快速蔓延,威胁我们的健康……

接收信息太多易得病

据报道,北京和南京几家医院最近分别发现多例患者,主诉失眠,莫名其妙的头昏脑胀、胸闷压抑、烦躁不安、性情孤僻、精神萎靡、喜怒无常,甚至紧张性休克。患者多为知识阶层,特别是媒体从业者。医界专家指出,这些症候群由信息污染引起,是典型的“信息污染综合征”。有玩笑说,去年时髦一见面问:今天你.COM了吗?今后的时髦问候语则是:今天,你被信息污染了没有?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60余万种新书,登记40多万项专利,新增期刊近万种,发表科技文献500多万篇,编写25万份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球有900多万个电视台、几十万个微波通讯塔、几万个雷达站、30多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网络、电视、电话等现代通讯网络遍及全球各地,新闻、观点、调查、数据分析、广告、预言、传言等难以数计的各种信息像急风暴雨般扑来,数量之多,更新之快,令人眼花缭乱。于是,一个新概念―――信息污染,应运而生。

我们发现自己陷入资料的海洋,却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经过科学归纳的、具有针对性的有效信息。于是,在过剩的信息海洋中,人们的信息吸收利用率却在下降。据调查,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信息本来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可是过量信息却让我们无所适从。每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接收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就可能患上“信息焦虑症”。

筑波病:信息污染综合征的前身

人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大脑就会受干扰而产生疲劳反应,发生“信息消化不良”,信息接受者烦躁不安、头昏脑胀,思维及判断能力下降、消化功能紊乱,并可能殃及心血管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律不齐,更为严重者会发生紧张性休克,引发心理变态,有时甚至诱发自杀和犯罪。这些由信息污染引起的症疾,被称为“信息污染综合征”。专家指出,这种"信息污染综合征"正悄然侵袭并快速蔓延,威胁我们的健康,该病高发人群为编辑、记者、公司文员、网站从业者。面对计算机、通信卫星、声像技术融为一体的多媒体时代,都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大脑皮层信息输入输出失衡造成的心理不适应现象。

在闻名世界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常出现寂寞、心情压抑、沮丧、疲倦、紧张、性情孤僻等一系列症状,医界称“筑波病”,病因是一些人对超负荷信息缺乏适应和承受能力,导致大脑皮质输入输出平衡失调,被认为是"信息污染综合征"的前身。国外一位现代病研究专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他让一组志愿者每天看几万张不同的照片,没过几天,这些受试者都患上了偏头痛。

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

早在199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就向与会人士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帮助人们快捷、高效地使用信息。但那时人们正在享受信息极大丰富带来的甜头,并未在意,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但短短几年过后,信息污染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避免“信息污染”的危害,政府和个人都需要努力。有关部门应控制信息源,杜绝信息垃圾;使信息有序化、条理化、趣味化,以利于信息的消化和吸收。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平时接收信息时,要善于筛选、分类、判断和选择,逐步增强接受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另外掌握信息源,知道哪里可以找到想要的信息就可以了。要保持心态平和,做到有张有弛,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工作一定时间后调整一会儿,另外注意饮食营养、身体锻炼,保证睡眠充足,让大脑得到休整和松弛。

在信息过剩的今天,如果你发现自己已在信息污染包围中,应该学着做信息的主宰,而不是陷在其中,成为信息的奴隶

今天是信息过剩的年代

恐怖主义、阿富汗、炭疽,还有WTO、IT、股票……每天,大量的信息借着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向你“袭来”,你是否会感到不适,有被淹没的感觉……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