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某小学请心理专家来校为师生进行咨询服务,可家长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却几乎与心理范畴没什么关系。例如:“孩子爱玩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总爱看电视怎么办?”“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总之,家长们对孩子总是有数不尽的担忧和烦恼。看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不由地使人心生疑问:问题真是出在孩子们的身上吗?究竟是谁有心理障碍?
事实上,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这种障碍的产生可以说是“天生”的,自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开始患上了,我们把它称作“独生子女家长综合症”。
症状之一:精力过剩。许多家长除了工作之外,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方面总有过人的精力,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都成为这些家长专心研究的问题。结果呢,他们却常常是“吃力不讨好”,孩子既不接受也不领情,而且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症状之二:过分焦虑。这种焦虑的表现形式有时会显得很不合情理。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耍,尤其是跟其他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可过于疼爱孩子的家长们却偏偏不喜欢这样,他们似乎害怕孩子玩得尽兴,怕他们快乐后会忘乎所以。因此,孩子们玩得最痛快之时,往往是家长们最难过之际,尤其是在双休日。许多家长的时间观念极强,对“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理解可谓达到极点,一到双休日,一看到孩子放下了沉重的书包,他们便会焦虑不安,觉得这么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简直是天大的罪过,此时孩子应当去弹琴、应当学习数学、朗读英语……惟独不应当做的事情就是――玩。殊不知,玩耍本身就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工作是成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一个没有游戏的童年无疑是有缺失的童年,一个不会玩不会乐的孩子也无疑会成为人格发育有缺陷的孩子。因此,家长要学会消除这种无谓的焦虑感,放手让孩子高高兴兴地玩,只要孩子感到开心和快乐,幸福就会种植在他们心中,并影响他们的一生。
症状之三:夸大危机。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由此引发了不少家长过度的危机感。他们由自己的危机意识联想到孩子的将来,提前若干年为孩子的升学、就业等问题忧心忡忡。于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便被现代父母作为不可一日不提的警句,在孩子耳边重复再三。更有些家长总是用邻居家的孩子来刺激自家的孩子,他们在孩子耳边不厌其烦地唠叨着:“你看隔壁的小强多有出息,期末考试是全班第二名。看你,才排第十名,你是怎么学的?!”“我们科室老张的儿子数学竞赛得了奖,你平时也没少看书,怎么就拿不到这样一个奖,你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有出息?”“你现在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看将来怎么找工作?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危机意识本身无过,但如果被扩大化滥用,则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产生很强的负作用,尤其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而言,可能会由此引发他们对进入社会和激烈竞争的恐惧心理。
症状之四:依恋情结。按常理分析,应该是孩子对父母有依赖心理,但有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却在精神和心理上对孩子产生了依恋情结。有的家长说真不愿让孩子长大,如果他们永远也不长大该多好!孩子不长大就不能独立,他们就总要依赖父母,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独生子女家长在潜意识中的精神贪恋,正像电视台刚刚播放完的一部喜剧片中的“吃醋岳父”一样。在剧中,“吃醋岳父”对女儿疼爱有加,女儿已长大成人了,可在父亲眼里她依然是一个小女孩。过于尽职的父亲不但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的生活,更是对女儿的恋爱放心不下,甚至在女儿已结婚成家之后,父亲还像从前一样,随时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冒然闯进女儿家的房门。这种令女儿和女婿尴尬万分的关心,充分显示出这位父亲心中那份难以割舍的依恋情结。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疼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光是爱孩子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去爱。孩子心中对父母也是有一个评定标准的,要想真正被孩子认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的父母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对孩子倾注心血的同时,也不妨自省: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怎样做一个聪明睿智的父母?怎样做一个让孩子尊敬的父母?怎样做一个能被孩子称之为朋友的父母?多想想这些,人们或许就不会在“究意谁有心理障碍”的困惑中不知所措了。
上一篇 e时代心理疾病大增
下一篇 坏习惯对人心理的坏处